因為種種問題,黃玉郎先生向舊公司購入版權,重新起步創作的「新著龍虎門」要脫手了,自行再推出新的漫畫書;另一方面,版權持有方找人來接棒了「新著龍虎門」的製作,繼續出版。有意無意間,黃生撥動了本來許多人公認的一池死水,令市場重新出現了生機,一些讀者從不再購買香港連環圖,變成每周有一兩本書會掏腰包。
黃生的新書,勇態不如接續的「新著龍虎門」,市場人士對於他的創作力有不少批評和諷刺。批評者有不少還是業界中人,甚至有本身就是創作者或出版人的,我覺得,黃生都已 70 歲已,其他後輩跟他去比魄力、體力、創作力,就自真的有能力大勝黃生,也應該不好意思發聲了,所謂「勝之不武」者也;而且批評者本身是否有能力可推出更勝一籌的書也是一回事,有能力者會否在如此逆市中還作出實際行動,推出新書,又是另一回事。
回顧不少市場中的跳躍式突破,都是有人推出了新的營運模式,之後大部分業主就是在別人已證實成功的新框架中,推出新的內容,便沾沾自喜了;任何新框架,在成功之後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會被視作理所當然,認為就算沒有了某某人物的出現,「該出現」的事物總歸還是「會出現」,相當無知。
對於香港的漫畫書,我開始閱讀之時已經踏進了系統化的一步,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我也認為很多個環節都是「理應如此」的,直至有機會協推推出「港漫回憶錄」一書,了解到在我出生前十多廿年間的市況變化,才深深明白原來一切皆非必然,對於努力求變過的前輩,很是佩服。
👍🏻可惜 塘 水實在 .... 太死!
回覆刪除之前的市場,大家埋頭寫好作品,再周圍找老細sell稿,現在大家若不是確定已有資金支持,又頗有勝算,都不會動筆開波,沒有作品,談何市場?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