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領行動」至今,不少人提出過「應撤」,也有不少人提出過「不應撤」,活動搞手的所有決定,都應考慮過了正反雙方的意見。有可能搞手是「不敢撤」,因認為政府之所以願意與自己對話,便是因為阻塞住了港九多個「佔領地」,一旦失去據地,政府便不會繼續談判。假如這是一個顧慮,大可不必擔心,根據過去多次情況,當「情況告急」之時,在家的支援者便會再上街頭聚集起來,將來情況也必如是,搞手應對活動參加者具有更大信心。
而他們要表達的訴求都已完全表達了,已贏取到的資產,如眾多市民及議員的支持等,又是人群撤退後也不會失去的。或者功利一點說,不撤場,搞手未必再能爭取到多少支持者,反而選擇撤場,一些中間路線的市民,還可能會給他們同情分,令到整體支持度更大。
「佔領行動」 有多元組織者,不過最初之時,以學生動員的活動開始,所以一直掛著「學生運動」的頭銜;非學生的搞手,有些也樂得退而以「顧問」自居。在這情況下,政府想要平息事件,想要會面和對話,還是要找學生組織領袖。
不過已有過不少示威人士明確表示,他們是自發到現場加入活動,並不會聽從學生組織的指揮。在警民爭執最多的「旺角佔領處」,與警察衝突最多的,基本上也是聽從學生組織領袖呼籲採取溫和示威手法者之外的人士。
學生組織領袖具有勇氣,而非大勇,不敢跟「非我屬類」的份子劃清界線,於是與政府談判時,便要把那些高危動亂份子都一同庇蔭著,要求警方絕對不能有清場行動。警方見答應自律的只是其中一批示威者,但要同時應承對兩批示威者都放鬆執法,怎會答應?又怎能答應?
高危的動亂示威者猶如癌症,最快捷是把患處切除;要把癌細胞調理成正常細胞,難度極高,而且就算成功,時間也很漫長。
「不撤」又「不切」的話,活動搞手的大勇便可見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