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港漫北上

施仁毅兄不時在 Facebook 上發表鄭健和的作品在中國大陸改編及推出的消息,其中「西行紀」( 原名「西遊」 ) 的故事情節和畫面勾勒,好像都得到不少讚嘆的留言。

對於香港漫畫來說,中國大陸市場算是一塊「處女地」。───並不單是因為內地人口多而人均財富增加了那麼簡單,實在是有著歷史的背景。


多個華人社會,例如星、馬、台等地,關於港漫,同年代的朋友都分享著一些集體回憶,當年的漫畫除了在香港本地出版,也有很大數量運到有關地區,儘管不同地方的消費者,有時口味並不相同。( 黃玉郎的三大書皇中,「龍虎門」在香港稱冠,但好像說卻是「如來神掌」在台灣較受歡迎。 ) 在那時期,中國內地卻是相當封閉的,即使間中有外地人旅遊時帶同三幾本港漫在身,遺留了下來,也沒影響到形成什麼市場。

到國內逐漸開放,人民開始對漫畫、動畫產生興趣,開始鑽研,卻是直接接觸到歐美、日本等地的最新作品,直接受到那些同時是港漫的「師傅」的影響以至成形,所以市場上出現的創作,也是帶著歐美風格、日本風格甚至韓國風格居多,而所謂「港漫風格」,對他們來說,根本是鮮有所聞。

現在雖說中國的人口數字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但它們既對港漫沒有親切感,便不會有感情分;當市場主流熱捧的簡單清爽畫面需求,遇上一般以精密輔助線條為主的「港漫特色」,港漫北上到底是失敗收場、正因為別具特色所以能佔到一席位,抑或是會被同化得失卻本來面目呢?沒有人能夠逆料。

也許就是「到非洲賣鞋」的故事吧,任何解讀都可以成立,但無論如何,總是一個生存的機會。唯有薪火不滅,才有機會談是否可以再次燎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