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日 星期四

配圖

先看了邵宛澍幾冊「下廚記」才看「梅璽閣菜話」,但是後者應該是早於「下廚記」面世的。

從書本設計和排版等方面看,我個人意見是「下廚記」較勝一籌,但「梅璽閣菜話」有一樣絕對凌駕「下廚記」的優勢,便是它的文章有配圖───配合內容而加插的食物相片,而非是只作裝飾用途的插畫───而且還是彩照。


有時文字書未必定要配上圖片或相片,但有時確是方便許多。例如蔡瀾寫過一些關於外國電影的文章,就著明星的樣貌和造型等發表見解,像我這等不熟悉海外藝人之輩,讀完文章,便想去尋找有關人士真容,看看自己的感想是否與作者相同。要自己另行在互聯網上搜尋,已是不便,而且蔡瀾可能只寫了他所創的中文譯名,沒有英文標註,那便很可能找也找不到,始終還是書本中直接加插進配圖最佳。

講飲講食的文字書,是否非有配圖不可呢?我不敢說是「必要」,只可以說會「更佳」。尤其是邵宛澍這位「梅璽閣主」,烹飪之時,相當著當食材的挑選,以及食物「色。香。味」中「色」的一環,食材如何切割和如何配搭最為美觀,以至食物煮好後應以什麼顏色碗碟上檯等,都有講究,配合彩色照片出版,不是相得益彰麼?作者筆下生花,常把食物的外形、光澤、彈性等描寫到活龍活現,令讀者口水長流,不把完成品的樣子跟讀者分享,豈不可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