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記者的水準,而以「狗仔隊」的行事方式為主旨,已經不再新鮮。這是個環球性的問題,大概永遠都沒有法子根除了。
我們能夠近距離一點來看的,只有本地記者,關於外地記者的資訊,隔了一個距離來作評論,未必公正。例如台灣的記者,我們這裡看到的,都經過剪輯,最多只能聽到被訪者的回答,聽不到記者所問的問題,便難以判定到底發問的水平如何,不過常在娛樂新聞的片段中,看到被訪者周遭都是咪高峰,每個咪高峰又有著大若人臉的商標牌,圍著當事人,看得人花多眼亂,不禁在想:現在是你們替藝人宣傳,還是藝人在替你們宣亂?
近日多位出位的年輕人,走出香港,分別接受別國的訪問,說的是匪夷所思的見解,連採訪者都可能料不到會聽到那樣水平的說話。一開始時,傳媒可能是出於好奇,也或許的確打算認真討論有關的題目,但當聽到有關人等接受別家同行訪問時,所給出的回答後,應已知道他們能否提供有足夠水平的回答和資訊了,為何還要接著邀約採訪?是因為商業社會,競爭劇烈,所以對手有那麼好笑的節目,自己也定要拍一段?
有時傳媒的質素如何,不必看如何處理主題,單看如何挑選主題,也可窺得一二了。選擇了低級的題目,便怪不得別人的訕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