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5日 星期二

「白粥」和「齋粥」

唐魯孫先生見聞極廣,博聞強記,在退休之後開始投稿台灣各大報章雜誌,成名後又正式成為專欄作家及出書,十數年間著作甚豐,當中又涉及許多他有第一身參與的事情,所以他筆下所記,往往為人所採信,轉而作為撰寫同類題材文章的參考。

他筆下有篇「閒話嶺南粥品」,收過在「大地出版社」的「說東道西」中,提及廣東粥約分兩大類,一是「白粥」,又叫「明火白粥」;一是「齋粥」,名雖如此,卻是大葷,「當初為什麼取名齋粥,實在令人莫測高深」云云。

「齋粥」的名也有人叫,但少有獨立奉客,所以把它與「白粥」當成同性質詞彙,未必合適。如唐先生所說,「齋粥」有加入豬骨頭、干貝、大地魚等同煮,之後係用作「粥底」,以烹煮其它連餸料的粥類,那些粥的名堂,如「魚片粥、魚丸粥、及第粥」之類,才應是和「明火白粥」同論之分類。

討論「齋粥」中的「齋」字,應大約是作「淨」字用,若本來是魚片粥而欠缺魚片在內,淨餘無附加材料的粥水,便叫它作「齋粥」,究其原本,就是「粥底」吧。

同樣情況,最基礎的豬腸粉,也有人稱為「齊腸」的,性質上,即是指「淨腸粉」或「淨腸」;只要略有幾粒碎蝦米、幾點蔥花加入,不再純淨時,已經會有別名 ( 如「蔥花蝦米腸」 ),而非「齋腸」了。「齋腸」作「淨腸」的叫法,一向沿用都沒問題,不過近年食品富貴了,店子售賣的,真有在豬腸粉中加有菇菌類的「齋菜/素菜腸粉」,再叫「齋腸」,便可能有歧義,不夠清晰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