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多年前已經有了一種新的嘗試,故事初始已經讓人知道誰是犯人,但到底是運用了怎樣的方法,才能做到所見的效果呢?用這個方向勾引讀者或觀眾看下去,重點便在於「如何」 ( How )。
日本漫畫「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常在故事之尾,發現誰是犯人之後,還有些回顧內容,解釋犯罪的目的是什麼,即是「為何」( Why ),有時這些結尾篇幅還不短,而且不時,還可成功令人感到,犯人的所作所為,也是情有可原的。
記得曾經在香港,兩個電視台都在播放「包青天」劇集,那個新版,走的是和「金田一故事」相近的路向,舊橋新拍,犯人好像個個可憐似的,頗受觀眾歡迎,出現了一陣熱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