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 星期二

偏門香港

全世界的創意工業都是往回看,重製、複刻、續集不絕,大家想不到辦法時,便都在「吃老本」;站在巨人的肩頭上面,發揮盡了自身的才能後,雖能支撐勉強令到看起來格局仍可觀,但卻是虛火甚多,恐怕再談不上回復昔日的輝煌了。

在香港更多懷舊的作品,說得好聽的可以是「向前輩致敬」,加入許多新意,總也是在「吃老本」之列。新一輩可以看不起舊時物,批評老土,投訴題材狹窄,但也沒有人限制大家的創作,新一輩完全可以用自己的一套,造出他們的一代輝煌,那為何又沒出現?老生常談的是說時勢已經不同,更可以說環境是給上輩破壞了,令到他們再無可發揮空間,聽起來,盡是替本身的無能找藉口。

回想 20 世紀 80 年代,眾多創意工業都達到高峰,頗大程度上是因為當時國際間的許多競爭對手經營環境有局限,令到香港享有優勢所致;當全世界各地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作出公平公正的競賽,結果不似預期的好,正正反映了過去的成績未必完全來自實力。

由過去帝王時代,把廣州等城市劃為對外經營口岸起,香港一帶已經在政策之下,以特區的方式生存;割讓之後百年,加上回歸以來,香港仍是特別行政區,百多年來不必服兵役,也不必負擔軍隊費用,便是一例。香港既一直在溫室般的保護下營商,欠缺披荊斬棘的人材,絕對不用奇怪,過去的輝煌,成就的那些堅毅的人,很多本來就是從「外地」輸入的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