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口中叫「中藥」的,多是指「中醫開方的草藥」,而且還是「中醫開方的湯草藥」;若嚴格討論,「中藥」名下,除了湯草藥,尚有許多藥方及療法。
小時害怕喝中藥,主要是怕味苦,到了年長了,沒那麼怕苦,但也頗避服中藥,則是怕煩。大選項之一,是看要否病人自己煲藥,若真要如此,往往已足已退避。
現代病人很多時已不必有「煲藥」之舉,之後如何把醫生給的藥番熱以服用,則又有不少選項。有種是乾身的沖劑,倒進熱水之中,溶解了,便成湯藥;有時醫生把煲好的藥以容器裝成一份一份,要飲用之時,再逐份加熱。
以前把分裝好的中草湯藥拿回家中,不論本來是裝在紙杯中,或是全部以保溫瓶裝載,屆時通常都會轉裝到碗中,再找方法加熱。現在保溫技術進步了,不少中醫改用一種塑膠袋,裝入液體後可封存,要飲用時可把開口扭動;若溫度不足,可把塑膠袋直接放到熱水中加熱,相當方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