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在 Facebook 上分享了一批漫畫報紙「青報」上面的專欄,看到真令人有重回昨日的感覺。
有一個時期內,香港出現過多份漫畫報紙。跟其它報紙相同,多是以日報形式出版,即是每天都要有內容填塞所有的版位,連綿不絕,於是,本來功力不高的助理也有機會寫稿,質素未合格的稿件也會照登,最多寫不出故事來便畫點插圖,輔以文字製作專欄;寫出不夠水準作品的無暇氣餒,唯有盡力在下次作出改進,而只要不是差得太過離譜,編輯都會繼續給與機會。於是在大量實戰磨練下,本來不合格的也漸漸變得合格,本來不是高手的也漸漸邁向高手之列。
回看昔日的資料,除了漫畫報紙,一般報刊的專欄也有同樣效果,後來成名的一些作家、漫畫家、插畫家,當年的工作量是算出來都叫人不敢相信的,但他們除了應付「量」,同時也沒有在「質」方面妥協太多,甚至稍有充裕時間,還可以在「求變」上下功夫,他們所獲得的成就,又怎能輕易用「天份」二字概括?
現在的情況是:任何業餘創作人,主動地自行發表作品的平台有不少,被動地作品被挑選了才能發表的平台太少也太小;欠缺一個「強強匯集」的競爭氛圍,業餘者能保持定時有作品面世的紀律已經很好了,要想擠壓出自己的「死亡力量」而成為強者,則難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