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5日 星期五

動漫回頭路

網上有人在討論手塚治虫對於各國漫畫發展的貢獻。我認為這是亳無疑問的一件事,不同人的不同想法,也許只是在他帶來影響的程度。

作為元祖,手塚治虫的作品影響了某些創作者,那些創作者於是推出自己的作品,成功者又影響到別的有心人,薪火相傳下去。原則上,手塚的作品在表達手法上已經發展出成熟的一套,繼承者站在他的肩膊上再作努力,應該只會做得更好,不應再犯元祖曾犯過的錯誤,事實又不然,有些第二代、第三代或更打後的創作人,使用的一套手法,卻可能連故事都沒說得清楚,更別說有青出於藍的魅力了。


在卡通動畫的製作上也是如此。我十分年幼時,在戲院看的電影「大鬧天宮」,角色的造型設計已經既創新又悅目,畫面上的動作,亦生動流暢得很,後來,我在電視機上看到一些「教育電視」和「無線電視」自行製作的卡通短片,卻很生硬,數十秒的內容,可能角色只是嘴巴有少許開合動作,和手部有點兒移動,根本談不上什麼表情,但「大鬧天宮」卻是 20 世紀 60 年代的製作,那些本地的「土炮」卻是差不多 20 年後的作品,怎麼後者反而不及前者?

是成本問題?是時間問題?是製作人的心態問題?也許每樣因素都有點兒影響吧?製作人的心態我明白,反而在公司的層面,也不會對製作單位有更嚴格的水準要求,更令人奇怪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