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1日 星期六

定型年代

本人出身於 1970 年,長大之時並不知道,原來不少我自小見到的創意產物,並非一直如此的,只不過恰巧在我出生之時,那些五花八門的做法變化定了下來,成了新的標準,並且維持多年,才讓我有了個錯覺。

我自小聽廣東話歌曲長大,樂壇愈來愈壯大,不時聽到有人說,從前是沒有廣東歌的,流行曲不是英文的就是國語歌,我卻是不能理解沒有廣東歌的香港。

初看的「小流氓」( 即「龍虎門」前身 ) 已經是 90 期打後的成熟期,故事風格、繪畫風格以至助理協力的分工等,都已有了雛型,直至很久之後,有機會看回早期的「小流氓」,才知道原來中間幾年,出現過那麼多那麼大的變化。我成了固定的港漫讀者後不久,黃玉郎先生已經把書本的出版大定為周刊了,我也算「享受」過一些要守望等買不定期刊的經過,較我更年輕的朋友,已經不知購買不定期刊之苦。

電視娛樂也是,「無線」這大台一直存在,對手有時是一個、有時是兩個,全部頻道也只是那四五個,什麼「麗的呼聲」、收費電視,都沒經歷過,所以印象中整個電視廣播的市場,就只有那框架中的小變化,不明白尚有許多的可能性。

那年頭,大至各國的領袖元首,小至香港的部門架構和教育制度,都是多年不見變化的。有時在想,不必比我年長許多,只要大我幾歲,也許已經看過了很多的新舊交替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