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敢談「完全版」,因為題目太大了,我可寫的感想又不少,難以駕馭;所以先只略談一下漫畫的呎吋。
我們口中的「傳統港漫」,所謂「傳統」,因為是香港漫畫市場最近一段輝煌日子中,主流的格式,若拉開時間的跨度,不同年代有不同主流,誰能說自己才是正統?單這一點,已涉及主觀。幫忙編寫「港漫回憶錄」一書時,我們先自下定義,把範圍定在「薄裝漫畫,約 A4 紙大小,36 頁圖文,騎馬釘釘裝」;這也是我自己口中講到「傳統港漫」時心中所想的呎吋。
曾經,不少港漫都是先在報紙連載,然後結集成單成本;連載時及出版單行本時,稿件的呎吋相同,所以一直沒有問題。直至近年,隨著出版技術進步及市場需求轉變,出現了不同的版本,而且版本之間,呎吋相去可以甚遠,才開始出事。
新派的漫畫包裝設計,仿傚日本模式居多,而即使在日本,其實也面對同樣的問題,而且很多情況是,一開始已面對。例如連載的漫畫,很多人會即時想到「少年 JUMP」上的作品,那些作品在周刊上連載後,去到出版單行本的階段,大小已經縮水起碼一半;所以日本的漫畫家,一開始在設計版面時,格數的大小和多寡,線條的數量和粗幼,文字的取捨和擺放,已經要有了完成品要縮細後才再被閱讀的準備,所以以後再出版更細小的版本,比起港漫要在後期才臨時設法避免問題,處理上容易得多。
早前聽說「鄺氏」會再版馬榮成的舊作,我第一時間給的建議是:「原大出版。」因為之前新修訂版的「風流」便是縮小了的,內容上可看清但不舒服。後來上官小威重出的「小鬼頭」我是購買了捧場,但未有細讀,因為這書雖然馬榮成未有像後期的精細線條描繪,但內容縮小至連閱讀文字也困難哩。
港漫巨著「龍虎門」的復刻版,斷斷續續地應該已出完了舊版的 2,000 多期書;我沒購買及收藏,除了金錢的考慮,更大關鍵便是因為版面縮小了,讀來味道大失。現在所見的版本,呎吋已經算是平衡得不錯了,但我個人喜歡更早期設計較簡單的「精華珍藏本」版本,原大,原色。
香港漫畫打入中國內地市場,出現了一些只如手掌大小的「小人書」。連「老夫子」如此文字不多的六格漫畫,放在那方寸之間,已經難讀,如何能想像把「傳統港漫」縮納到那大小去,而仍能在讀者翻看時,可以感受到原作者繪畫時希望帶出的觀官效果?難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