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8日 星期三

打包

嗯,「打包」就是指「外賣」、「外帶」啦。年輕時通常人們聽到「打包」,會先聯想到「包裹屍體」,不過經過多年使用後,現在人們都不避忌了,就像到商店買蒸餾水時說「買水」,大家都已接受了,不會和「擔幡買水」的道教喪禮儀式聯想到一塊兒。

現在網上每一天都有人貼出食肆評價,有些是文字版的 ( 通常會配合相片 ),有些是影片版的。今天看了一段短片食評,印象較深。

短片中介紹了幾家食肆,都是在元朗市中心的,全部我都知道,大部份亦光顧過。但印象深刻不是因為介紹的是元朗食肆,而是因為主角自攜筷子,盡量減少使用店家的用完即棄餐具,而且吃不完的食物也會用盒子載走。


我自己旅行時也會帶同自己餐具,不過只在食肆提供餐具不足或不好用的時候拿出來,否則使用店家的即棄餐具我又沒有太大愧疚感,遠不如上述影片主角的積極環保。

回顧沒拿自己餐具使用的情況,主要是因為餐具都是放了在背囊的深處,當手上拿著食物時,再要找地方擱著背囊把餐具找出來,有些狼狽,便沒實行了。

下次外遊,有關方面的安排,要再想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