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5日 星期三

寫食談食

因為準備一次約會,找出家中部份寫食談食的書。

除了一些功能性的書籍,讓人可以依樣烹調的菜譜會寫得比較詳細外,常見的做法是以分享方式,記錄自己的飲食經驗,至於個別情況,有時著重描寫新的食肆,有時著重所吃的菜式───不同場合中,又有偏重味道以及偏重煮法的不同焦點,有時則是對與會人士、所談內容著墨更多;中間不時夾雜些飲食知識,例如行業發展、菜式源流、食材挑選、進食竅門等等。

聽起來好像複雜了些,但以近年算是寫得較多的本地作者來舉例,蔡瀾先生不同性質的文章便是現成的實例。蔡樣過去寫過很多介紹食肆的文章,每次一店,寫的自然集中描寫該食肆以及食品,不過也不僅是如此,視乎某次經驗的情況,有時也會多寫聚會情況、飲食知識、烹煮或進食時要注意什麼之類內容;較近期他在 YouTube 上開設頻道,把手寫內容改成口述內容,每集一店,走的方向也如前。

再近期些,蔡樣在 Facebook 上撰寫及張貼日記,每日一文,題材不限,若寫到飲食時,路線其實跟從前大同小異,只不過之前每次只集中在一店之上,現在文章中寫飲食內容,未必針對具體食肆,有需要時信手拈來些例子,相當自然。

整理出來的書本中,有些就行業發展及菜式源流討論甚深,這些文章也很具趣味;當中夾雜些舊聞逸事的話,便更好看,不過這類題材,能寫而且還能寫得好的,在香江已經不多了。而同樣是分享飲食經驗的作者,有個時期出現一些「中產人士」,所寫所談的地方的菜式,都不是一般市民所知道及可常吃到的,現在已沒如此區分;從前形容松露是如何珍貴,又是如何借用豬、犬搜尋發掘等,寫出來已有奇趣,現在網上,什麼珍貴食材沒有人已經給分享過多少次?

視像記錄,兼有聲色,非文字記錄能及,所以寫食談食的書籍出版,前路是愈來愈狹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