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1日 星期六

推理故事漫談

不少故事,主角不是偵探,基本上也是「偵探故事」,因為偵探的工作定是落在主角身上。主角是偵探,固然是由他們偵查真相以及緝兇,若主角是律師、法醫官、記者,本來偵緝工作非乃他們的責任,但他們也會出手的,而且通常破案的關鍵都是由主角發現;像近期大收旺場的電影「毒舌大狀」,無疑也是律師做了警方的工作。

好看的推理故事,最終一定是要能破解到謎團的,而破解的過程中,不能太過弱化對手,否則故事就算講得通,也未必好看。推理故事一般的挑戰是:謎團不夠嚴密,看官自己也能一下子便想通的,故事還如何說下去?但若太過嚴密,想也想不出主角可以如何破解時,故事也是同樣不通。所謂「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便是最高層次了,但要達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

日本的東野圭吾筆下推理小說普遍水準都甚高,其中一點很值得欣賞的,是無論主角是什麼身分、偵探工作的重心落在誰人身上,都不會十分弱化警方的能力,警方應考慮的方向、應調查的人、應核實的事,都不會刻意出現大遺漏;故事留下一些大遺漏,然後就讓主角在那些地方開始,發掘出真相,程度太低,故事的說服力及吸引力便會降低。

就算寫小說高手如金庸,作品精彩如「倚天屠龍記」,張無忌識破朱長齡等的陰謀,居然只是憑無意中偷聽到真相而已,相比起陰謀架構之嚴密,解謎手法堪稱兒戲,所以連鐵粉倪匡先生寫書論及時,也大感可惜,實有道理。

2 則留言:

  1. 精密佈局可遇不可求。弱勢疑犯被坏人司法漏洞害,最後由弱勢好人反弹破案,至為熱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