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積積復積積

每天光顧不少商店,現在他們許多,都有了自己的「積分計劃」,客人幫趁後得了積分,累積起來,可換些優惠或抵消些支出。

有的用老方法,派張小紙卡,可蓋上印花;新派的有自己的專屬手機程度 Apps。

好像便利店就各樣商品都有不同計劃,客人怎記得了?不方便的話,給了錢不要積分,有了積分不去使用,便也罷了,煩心不到那麼多。

2025年8月29日 星期五

長風球

一個熱帶氣旋,連「風球」的名字都未有,誕生於香港警戒圈的邊緣處,之後雖距離香港更近些,不過方向又明顯它去,將會離香港愈來愈遠,即是對香港帶來壞影響機會甚低,但機制之下,本地還是掛上了「一號風球」。

而且這個「一號風球」,維時也不算短。

近一兩天,生活如常,完全感覺不到熱帶氣旋的存在,但偏偏進出大型商場之類建築時,都會看到張貼著的風球通告,先是一愕,再是恍然,之後又在想「原來還未落風球?」哈哈!

2025年8月28日 星期四

認角色

有不少演員,入行已多年,我對他們仍不認識。他們當中,有些樣子臉熟,但叫不出名字;甚多的是連樣貌都認不出來。

我個人對於辨識別人的樣貌,能力很低,男男女女,假如衣服、髮型、化妝等明顯改變了,我便未必能認得出是同一人。

對於演員,單憑硬照相片我要記得樣貌,都常有困難,直至他們有了個我有印象的角色,那麼在我腦海中,可以浮現出他們在不同角度的樣子,再加上不同表情的呈現,才可辨認得出。現在我若看電視節目時,覺得某演員臉熟的話,多會上網去搜索他們的演出清單,之後驚覺:「原來他/她就是在某某劇內飾演某某角色的那人啊!」多如是。

2025年8月27日 星期三

巴士路線重組?

久居元朗,現見網上有關於本區的巴士路線重組消息,雖未決定,也要留意。

現在香港的公共交通,很倚重鐵路網絡,鐵路之間,多了互通,本是好事,但變成同一個鐵路體系下,多了用家,所以爭用同一班次列車的人多了,可遇上空座位的機會甚低,我限於體能,常會想方設法,以各種巴士接駁,來前往目的地,所以上述消息,對我來說更重要。

不少巴士線都以「點到點」為基礎了,但快的只能是中間利用高速公路、天橋的路段,「著地」後在行人較多、交通燈較密的位置,便很費時,有時在巴士上休息,小睡一陣後,巴士都沒有移動多少哩。

且看這次變陣,成效又會如何了。

2025年8月26日 星期二

「蝦球傳」

黃谷柳的「蝦球傳」是時代感很強的長篇小說,誕生於 20 世紀 40 年代。故事中把許多社會上的組織、活動、用語等等都寫了在內,增強了內容的真實感,同時也為歷史留下了記錄。

社會民生,萬千範疇,無限細節,根本不是一本正經的歷史編撰所能完全包括的,而且亦難以讓讀者立體地了解到當時的生活環境,但以小說來表達,正好可以彌補到那些不足。作品主角街童蝦球的所見所行,可及中港兩地,且又有涉及黑道、革命黨等各圈子情況,更不會是平時歷史文獻中會包括的。

「蝦球傳」至今,接近百年,不少當年的黑話暗語,大家已當普通詞彙來看待。現在傳媒的新聞報導,「綁票」、「撕票」照講也不必備註解釋,「蝦球傳」中卻是連替人當「馬仔」也要解說啊。看這類舊故事,其中一大趣味便在此。

許多昔日的小說,只在報刊上連載過,而未結集過成書。舊書也難留傳,何況是連續日子的舊報?所以那些滄海遺珠,可能是永遠沒機會再重現了。

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特殊家屋」講座

這兩年看過的小說中,只有一兩部較特別,其中之一,便是「特殊家屋」。現在的香港,小說都少了,何況是時代感強,為歷史留痕的好作品,便更罕有。

沒想到這部侶倫的遺作居然會有講座。日據之時作背景的小說,講座會作如何分享?真令人好奇。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注意一下活動的日期時間,抽空參與。 🙂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共享單車」之謎

街頭上常見許多外賣送餐員,騎著電動單車,往來穿梭不絕;又有不少是騎「共享單車」的。

我知道「共享單車」是什麼概念,也知道大致上是如何運作的,但完全不知道在香港這產物的市場是怎樣的。到底有多少家公司在營運?各品牌叫什麼名稱?收費水平如何?要光顧的話,可在什麼位置取單車?用後又可在什麼地方歸還?我不知;問過的親友都不知。

在香港,專屬的單車道並不完善,不過若「共享單車」能普及,道路不夠好總也是有勝於無的。日常生活中,常要往來於不算很遠又不是很近的位置之間;如在港島,可選擇乘搭電車坐一兩個站敢情是好,我們等久居新界者,只有羨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