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7日 星期五

N 手評論「風林火山」

先作聲明:暫時我未看過電影「風林火山」;觀看的興趣是有的,但並不熱熾,因動力較弱,稍後會否看這戲難以逆料。這網誌是根據別人的一手/二手/…… N 手資訊及意見而寫成的,敬請自行判斷是否仍讀下去。


綜合各方資訊,我認為在主要創作人/製作人麥浚龍腦海中,是有頗完整的戲軌甚至劇本的,現在出現支離破碎、蜻蜓點水般的內容,首先,定是因為劇長不足以交代所有點子,剪走不少已拍好的內容所致,亦很有可能,是製作者以為已足夠清楚,但事實並非那回事。

過去的大電影公司如「邵氏」等,導演把戲拍起,監製、老闆看了粗剪的毛片後,認為交代得不夠清楚,讓導演補拍鏡頭及在剪接上下功夫,令電影甩漏少一點才上畫,這種情況也頗常見。在「風林火山」的個案中,有否這樣一個可以和麥浚龍抗衡的角色有能力提出類似的意見呢?假使真有那樣的改善建議,導演會否接受呢?就算導演想重拍、補拍,客觀環境如演員的檔期等是否容許呢?

鮮少有原創劇本真具石破天驚魅力的,大多數劇本都是屬於「足夠好」的程度,最後作品是否好看,是拍攝技巧、藝人演繹的影響,不好看的電影,換上另一導演/攝影師/演員後,變得好看,絕非怪事。

2025年10月16日 星期四

黃玉郎的「大聖未來」

黄玉郎先生最新出版的漫畫「大聖未來」走的是精裝路線,月刊。未出版前好些人都不看好,早買了的一些朋友評價亦不佳。不知是否因早看了負評,有了心理準備,所以我買了看後,感覺並不差,不過也非很吸引。

有讀者先指書名不對,因背景只算「現代」,不夠「未來」,但以孫悟空這角色創世於數百年前,我們的現代也已是當時人的未來了,所以無所謂。但暫時見故事是類似「穿越」般套路,卻是困局。

看過一些許冠文的專訪,知道他多年來都想寫出新的喜劇作品,但環境愈來愈艱難,因為互聯網發達,現實世界中每日每夜可見那萬萬千千可笑事,已隨時可在網上免費看到,創作人構想出來的點子都不及真事惹笑,還怎能招到資金拍攝?拍出的電影還怎能有好生意?所以長年以來,都沒結果。「穿越」的故事亦如是,不止可找到多如天上繁星的網劇,就算只計已拍成傳統影視作品並已面世了的故事,也已有許多了,「大聖未來」的戲軌論新鮮感已不夠,而要在故事中寫得出效果、味道來,亦甚具挑戰性。

開局普通,之後情況會如何?就我自己而言,起碼第二期,還是會捧場的。

2025年10月15日 星期三

何處可市書

有本新的香港漫畫,知道會出,卻沒留意何時,忽然在網上看到別人在 Facebook 上的帖子,說已推出。

在區內找,已只剩不多的報攤,找過的都沒見那書;便利店現在基本上沒再售港漫;有些報攤又極不順路。結果是空手而回,打算明天再找再算。

現在元朗書報銷售點不多,有些也非天天營業的,而且就算開門做生意,取的貨也不多,所以市區的發行商未必是每日都送貨的;所以在個別報攤找不到某本刊物,也不知是該店的問題,抑或是全區都未有貨了。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六時

年紀大了,已少通宵工作,但有時略睡後才工作至天明,有時工作至天光前便睡,仍是常見。

有頗長的一段日子,早上六時是個「分水嶺」——未到六時,天仍是黑的;就算只還差十餘分鐘,室外事物,也是深灰的;但就在邁向六時正的幾分鐘,忽然天就亮了。

近日,見這「分水嶺」移動了,到了六時,窗外物事背景仍是灰黯的。嘿,終於開始由日長夜短轉向日短夜長了吧。

2025年10月13日 星期一

香氣的出現

烹煮食物也好,翻熱食物也好,因為食品、容器、份量、溫度、濕度、火力等等諸般因素都可能有變化,法無定法,令到所需的時間存在差異,不過卻又有一個指標:香氣。

一直加熱食物,若果始終沒聞到香氣,無論已達致什麼溫度,進食之時,都會覺得尚欠多少火候;然後在某一瞬間,有些香氣憑空出現了,只依稀可辨,卻又不會懷疑它的存在。那時那刻,食物剛到了「僅僅熟透」的程度;再往後,香氣會再加強,那時才熄火上餐,食材的質地又會有點兒區別。

那個「臨界點」可能只有一線之差,微妙之至。這也是機器不能完全取代人手的一環。

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無本沽空

在証券市場進行所謂「沽空」的動作,當然不能真的「無本」,但是「操控」的動作,卻可以很便宜,幾近「無本」。

若預測某隻股票價格會下跌,跟市場中很多人想法不同,便有辦法從中獲利。通常做法是預測到投資環境有變,趁其勢借其勢而行;假如本來沒有那種變化,而要製造出它來,成本會甚高。例如說,大家都知道打仗的話,企業股價會下滑,但是想造出一場戰爭,又豈是易事?

現在常見情況,對某些身分角色的人來說,有極便利方法:口頭上威脅要打仗,讓人人都以為會打得成仗,那麼証券市場受到的負面影響,會和真的打仗相差無幾;到想股價回升時又如何?口頭上轉而唱好,也就是一句該而已,何等簡單,何等廉宜。

當中涉及的道德倫理問題?別說笑,現在講的是賺錢啊!

2025年10月11日 星期六

咬月餅


已過了「中秋」幾天,家中仍存有好些不同款式的月餅,需要消化。

不少月餅都已是迷你的種類,也還是把每顆分切成幾份,好讓大家都可吃到不同的款式和味道。把切開了的月餅,拿起一角,放到嘴邊,正要咬下去時,忽然像有靈光一閃,出現種猶如「頓悟」的感覺!

每年「中秋」節日尚遠,已經開始見到售賣月餅的廣告;很多廣告,都是顯示住或是藝人或是素人的主角,把一角月餅放進口中作食用狀;長期以來總隱隱覺得那些廣告不夠自然,又不明白箇中原因,直至此刻。

我們——起碼我自己——拿起一件切出來的糕點食用,會順著由那切口處咬起,而不會往完整的邊緣咬第一口,弄得那糕點左一個缺口右一個缺口那麽難看的,但在廣告中,因要把月餅切口處面向觀者讓他們看得清楚內容,有些設計結果反而違反了很多人的自然動作,變得奇怪了。

2025年10月10日 星期五

淡忘節日

10 月 10 日這天,即是「雙十節」。曾經,也較多注意這個「節日」的,現今直像普通日子;其「特別」的程度,大概是和「兒童節」差不多。

昔日試過較特別,因家人多在年尾外遊,若想去台灣,需要辦理「入台證」;在 10 月因逢「雙十」,便會有優惠,免除「入台證」費用。

現在,往台灣多是經所謂「落地簽證」方式進入,在網上自行處理,全無成本;既然不必等待「變十節」的減價優惠了,對「節目」也就淡然視之,不時遺忘了。

2025年10月9日 星期四

風球退卻

之前本地仍在掛著風球期間,「香港天文台」軟件的資訊顯示,在警戒範圍內,有另一熱帶氣旋在形成中,詳情未知。今日「詳情」來了,原來那新氣旋在日本附近產生,而預測路線哩,則是在海洋上繞個小圈,之後會向著遠離香港的方向走,換言之,應該對香港並無影響。

上述資訊我已先看到,之後家人留意到,我隨口應對後,覺得有些不對:聽到的氣旋名稱,怎麽好像和印象中的不同?

到那軟件再看,原來那刻顯示出來的熱帶氣旋有二,產生的地點差不多,之後的走向路徑也差不多。如此巧合!看到如此,頗為意外,但見到既然兩個氣旋都是會背著香港而走的,便沒再好奇追看詳情下去了。

2025年10月8日 星期三

舊作家新小說

極資深的作家,曾經,據說感到意興闌珊,所以不再寫新的作品;當時出版社宣傳一本散文集時,也說那可能是最後的一部。今天,幸好聽到該作家又有新作品推出了。

寫散文會好些,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對任何物事有感想、看法,把思想記下來,已可算數;寫小說則要有點子、舖排、角色、情節、用字等多方需要。

對,該作家筆下小說,並非全部超卓,但高齡創作,單只把一個故事寫完整,已勝過許多人了。

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明火燈籠

這年「中秋」,晚飯也遲,之後特地繞往俗稱「市鎮公園」之地一逛,果然聚有不少市民,或行或坐,又是賞月,又玩燈籠。更見有悠閒者搬了組輕巧桌椅,找了個路旁靠近告示牌的位置,細品葡萄酒;不遠處一個涼亭,則聚了一班東南亞少女,喧鬧之聲,相映成趣。

市面上見到不少燈籠,都套用了舊式設計,很多兔子和金魚款式,甚具古意,不過所採用的大部份都非蠟燭明火,而是電燈或「犀利光」的螢光。幾年前往相同公園,見有幾批小孩子圍攏著玩蠟燭的,今年只遇到一處的幾個人。

這也難怪。日月如梭,連帶那些小朋友外出的家長,也未必在「中秋」玩過明火,又怎會由他們引導到兒童玩蠟燭?欠缺這一環,場面熱鬧是熱鬧了,卻又有點兒冷清的感覺,難以形容。

2025年10月6日 星期一

港式燒烤

港式的「燒烤」,英文正式名稱是 Barbecue,據網上資料,該詞彙「源自加勒比海原住民的 barbacoa」,香港人把它簡化成幾個字母「B-B-Q」既然和原音甚相近,又連以前社會中為數不少的「文盲」也能把這「英文」都傳達得出來,這個「BBQ」的叫法便一直沿用下來了。

香港的 BBQ 極具特色,舉世僅見。西方的食材,都是平放在金屬網上燒著,任人取用的;中國北方及東南亞國家也有串燒,都是廚師弄好後奉客;只有在香港,是由當事人手持金屬叉刺著生的食材,直接在明火上把食材烤熟食用。

港式燒烤在外地跟進的地方不多,但知名度也不少,因為在香港的影視作品中也常見。更有說香港很多電視劇集大結局不知如何收尾,便總會以一場 BBQ 處置了,作笑話看待哩。

2025年10月5日 星期日

燒烤處

每遇重要時節,便常聽到有人提及以燒烤的形式聚餐。到郊野公園或沙灘旁的公眾燒烤爐去,最後一次都已是幾十年前的事了;個別親友的家合適,從前也會舉行燒烤,因前前後後要處理的瑣碎專甚多?,漸次數也减少了,終於歸零。

現在,最常選擇的是街上的燒烤場,每天營業,按人頭收費,基本的用品、食物和飲品任用,外加一些可選的收費項目;親戚朋友,前往幫趁,吃飽了拍拍屁股走人便可,乾手淨腳。

曾經在一區之內,有過多個燒烤場,經過多年的經濟起起跌跌,現在若以元朗市來說,基本上只剩下一家「偉記」了。

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

原來是舊識

相關星座是運程,是從小已在書本雜誌中看到的,現今人們聊天,說出像「他是處女座的」的話,好像已能解釋一切,聽者必會明白似的,這種普及的程度,在我年輕時是未見過的,不過也不會很意外。

之後輪到一種叫「九型人格」的理論,有那方面知識的人,互相介紹時,「我是第一型人格的」、「他是四號仔」之類說法,彷彿對方已該清楚。再近些年頭,又有另一派別流行;我初不為意,但在電視娛樂節目中,聽到藝人「我是I人」的介紹,才知道又有「新分類」。

「邁爾斯-布里格斯類型指標」(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 簡稱「MBTI」,這種人格類型評量工具,原來多年前已有朋友向我介紹過,而且我自己還做了網上的免費,又再把得出的分析歸類和朋友分享。所有這些經驗,我完全忘記了!要不是早前整理了個舊的電郵信箱,看到那時候的往來通訊記錄,及那份分析報告,才記得有那回事哩。

2025年10月3日 星期五

牙膏如豆

不止一次,不同的專家都有跟我說,刷牙時不必擠太多牙膏,「一粒豆」左右便夠。豆有大有小,即是什麼份量?有位專家說得最具體:把牙膏擠出的長度,恰如那容量管口的直徑,便差不多了。

道理我明白,亦完全接受,但又常做不到。擠到牙刷毛上的牙膏,習慣上總是會多擠一點的。

此習慣何來?就是源自從小到大看的牙膏廣告。在廣告中,主角總是把牙膏管子倒放牙刷毛上一拖,擠出和牙刷毛差不多等長的份量;長時間被「洗腦」了,牙膏一旦擠少些,總感覺不夠乾淨哩。

2025年10月2日 星期四

1,200,000 誌!

踏入新一個月,早前莫名地飆升的瀏覽數字回復「正軌」,所以類似的「10 萬誌」貼文節奏,也應會回歸如前。兹把最新記錄列出如下:

───────────────

今天是新地盤開張後第 4,354 日。
至今共刊出了 4,300 篇文章。
共有 10 位追蹤者。
共有 610 則留言。
以 2025 年 10 月 2 日下午 3:00 數字計算,至今累積瀏覽數字是 1,206,548。

───────────────

───── 再次感謝過去/今天/未來到訪「龍之天地」的各位!^_^ ─────

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書話之啟蒙

現在還在看、在買一些歸類作書評、書話、書介的書本,開端定是回溯到「獵書小記」。那些年,飯後在區內散步,多帶著一兩本書;看「獵書小記」的時期,相同的書,不算很多的內容,其實是看了又看的,但都不覺得它沉悶。

今早看許定銘先生在 Facebook 上的文章,得知該書作者黃俊東先生已於 2025 年 8 月 10 日在澳洲悉尼醫院安詳離世,享壽 91 歲;許先生在 9 月 27 日,收到黃先生家人用他的電郵傳來壞消息。

近年看的書話作者不少,但最定期購閱又最量大的,便是許定銘先生的大作,黃先生有這老友承繼自己興趣之鑽研,也可告慰了。

黃俊東先生一路走好。

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偏差的提示

多次到台灣旅行,坐在巴士上,聽著看著中途站名的提示,幾乎總是精準的,便會聯想到外地遊客到訪香港,若坐巴士而完全依賴車上提示系統來決定何時該下車的話,可能會出問題,甚至容易迷路,不由得心中不安。

在香港的巴士上,那提示系統失靈之常見,叫人難有信心;須知有些路線,會駛經高速公路的,若系統通知有了偏差,乘客沒趕及下車,車子一駛上了高速,要回頭便難了。

香港的巴士上提示常會是告知乘客「下一站」是何處,這設計可讓人事先作準備,本是好事,但又不是在前往「下一站」途中發聲,而是停定在某個站時出現,乘客聽到了,便要想:這是遲來了的內容,所謂「下一站」即是眼前這個,還是之後的那個?最近一次,遇上同樣情況,我因怕錯過,匆忙下了車,結果,果然下車早了,要再步行前往目的地。

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

實體店

多年前網店乍起,不少實體店一是結業,一是作為網店的輔助——在網上訂了貨,可到實體店拿取。但店面一旦開了,老闆便定想盡用,就像「HKTV Mall」,除了讓人取件,也放了些現貨在現場零售。

「順豐速運」的店舖當然是供客人取件、寄件的,不過側聞有些客流不高的實體店,店員也有需要外出替公司送件的。

連食肆也可能遇上全部客人都買外賣,不作即場進食的,到底有什麼行業或商舖,是非親身前往的實體店呢?想來想去,好像也只有「理髮」之類的服務了。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結業潮

常光顧的酒樓是日最後營業;味道很對胃口的一家小店,也就只經營多兩天;在區內開業至少廿年的光碟店,也退場了。哀鴻遍野。

當中有的生意不足;有的口碑和生意都不錯,應是因其他私人因素才考慮結束;有的明顯已不合乎現今社會的潮流和需要。

和親友晚餐聊天,有認為若所有店舖消失若干年月,消費者累積了渴求至某程度,才有望救到市場。我不同意。市場不會擱下來便自然會復甦的,必要有人不斷推出新商品、試錯、跟風、失敗,才有機會屹立、擴展、長存。所有實體店,能提供顧客「非親身前往不可」的理由,當然理想,退而求其次,「親身光顧」要有遠勝「非親身光顧」之「感覺、體驗」,才能吸引到人行動。

若顧客非有親身到店的理由,實體店也就沒有必開的理由了。

2025年9月27日 星期六

斷樹群

剛過去了的「十號風球」之後,走到街頭,大大小小零散斷碎的樹幹樹枝樹葉,觸目皆是,經過時必要小心,須注意落腳處是否安全,又須防樹上有否半斷而未跌落的枝葉,可能恰好丟落打在頭上。

斷樹甚多,幾乎成群,但幸好香港的服務團隊效率甚高,很多特別阻人的地方很快已清理了,另外有些地方垃圾尚未除去,也已擺放整齊。

感激所有在惡劣天氣下仍在室外工作不懈的朋友,當然,還有許多在室內工作者。謝謝!

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憑經驗

人生於世,累積了經驗,之後會把過去學得的應用在新的過案中,是十分自然的事。但又有一派學說,叫人別因循於舊的做法,須要常常尋求突破。這便難了。

套用過去經驗還是用新方法,派派都有根據,亦可找到成功的例子支持;而結果,也許,大家做對的機會率都是差不多的。誰對誰錯?恐怕又是「成敗論英雄」的情況。

大概處理世事,未必有絕對的對錯之途,能控制住自己,別常有「早知如此,我便怎樣怎樣」的想法便好。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1,000,000 誌!

除了感謝,就是感謝。當年由 Yahoo Blog 搬遷到 Blogspot 這「孤島」來,絕對沒預期能有這瀏覽數字。謹如常更新「龍之天地」記錄如下:

───────────────

今天是新地盤開張後第 4,347 日。
至今共刊出了 4,293 篇文章。
共有 10 位追蹤者。
共有 610 則留言。
以 2025 年 9 月 25 日晚上 8:30 數字計算,至今累積瀏覽數字是 1,000,144。

───────────────

───── 對各方訪客支持,衷心致意!^_^ ─────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復常中

「超強颱風」逐漸遠離香港,社會民生要完全「復常」便不是一蹴即就的事。

不少地方,出現樹倒、牆塌、水淹、玻璃碎裂等情況,清理及修整都需時。大家要正常上班,需靠正常公共交通工作,但現在其實風球仍然高掛,風力仍健,露天的交通都還未通達,而且運輸設施亦有受損,就算加快修整好,也要有足夠時間驗測好,確保安全才重啟系統。

大家仍要耐心些等候啊。

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

水和電

因為颱風襲港,家中多備了些食物,但乾糧又不是佔很高比例。即是說家裡存有不少食材,但若遇上欠缺水電的情況,卻也沒轍。

現今電力裝置穩定性甚高,但有時機器可能因雨水受到破壞,又或者機械沒問題,卻因用家太過集中使用而令電量超荷,亦可能遇上閃電影響到電壓水平,最後引致電力暫停,也是可能的。

至於供水和供電,本是獨立的兩碼子事,但高樓大廈的供水系統要依賴電力推動,如果沒有電,只靠基本的水壓儲水便只能上升至最低幾個樓層,樓上住客斷電之外還有斷水之憂哩。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風接風

根本風球仍然懸掛著,風雨的影響還在,天文台預告的重心,以及電視台的新聞報道,已經在將於數天後襲至的另一熱帶氣旋上。

好像說快到的熱帶氣旋規模更大,預計有更大機會造成更大破壞,所以市民須及早準備;何時會掛一號風球,何時改掛三號,何時再上八號,一級一級,像早就定好了般;各方人士,也在提出各種忠告。市民的關注,自然便不在正在襲港的風球上了。

熱帶氣旋有知,也許亦會不高興?真是情何以堪。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帝豪」倒數

說的是元朗「帝豪海鮮酒家」距離關張已只約一周,至於該集團別的分店情況如何,我便不清楚了。

雖未去到別人口中所謂「飯堂」的程度,和親友也頗常到這酒樓光顧,和好些侍應生都算相識,所以在「倒數」的階段,還是特地安排了個大型聚會,以作記念。

見現在香港的食肆行情普遍低迷,而且愈大規模的店家受到的財政壓力愈大,大概是因為「固守」的成本已經不輕,難以持久;而那些大店家,將來就算有重生的一天,原有人手也極難完全恢復,令到老店重現舊貌了。

2025年9月20日 星期六

說「從缺」

整理舊電郵,看到「香港科幻會」協辦一個小說寫作比賽時,關於得獎者是否「從缺」的討論。

我本人不甚支持有關做法的,每屆有分冠亞季軍,便讓最好成績的三位按序得到那「三甲」的頭銜,既合理又簡單。有人認為得獎水平應有個客觀的標準,若評審認為參賽者中沒有能達標的,寧可讓那個獎「從缺」;當那屆冠軍「從缺」的話,我認為應得冠軍者會得亞軍,我認為應得亞軍者會得季軍,至於本來可得季軍者便抱歉了。

我明白支持「從缺」的朋友之根據,但是,一來在哪屆報名參加因而遇上較佳或較差對手,這「運氣」也算是實力的部分,二來,萬一之後連續多屆的參賽者實力都不如首屆冠軍,那是否之後便屆屆讓冠軍「從缺」下去?

足球比賽,不論整體水平高低,總排得出三甲。香港的「金唱片」寧可因應市況,更改得獎定義,得此榮耀者唱片銷數遠低於前輩。處理方式,我覺得正該如是。

2025年9月19日 星期五

軟膠

每天使用牙膏時,都會先把在管尾的擠上去,令全部牙膏集中在管口處。這動作基本上是每次皆要,因家人和我擠牙膏時施力點不同,我總是從尾端開始,家人則是隨手在中間某處揑下去,我擠上去的牙膏又會給擠回到管尾。

現在許多的管狀商品都已用上軟膠物料了,不像從前的管子材料,若揑扁平後基本上再難復脹,所以同住者在牙膏不同位置擠壓後,其他人用來不習慣不就手,也只有忍耐著用下去,感覺不舒服也沒辦法。

聽說從前有過許多夫妻、情侣不和,當中不少都是因擠牙膏的習慣不同而引起哩。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易記日期

老同學在這天生日,較容易記得,因為年青時開始,9 月 18 日這日子已跟重大事件掛勾了,以「九一八」稱之,記來方便。

國際間還有「九一一」,以及在國內帶著敏感的「六四」,也有如此效果。

但古往今來天南地北事件無數,重大者亦許多,分享同一日子的大事是眾數時,應該怎辦?又好像至今都沒構成大問題啊!這一點,想一想,相當奇怪。

2025年9月17日 星期三

暫緩處理

「龍之天地」這地盤近日瀏覽數字高速增長,原因未明。雖已預算了此勢不會持久,不過因應情況,也作出少許調節。

主要也只是那個針對「10 萬誌」的貼文動作。過去兩篇記錄網誌之間事隔多年,所以每當累積總瀏覽數字上升 10 萬,我便出篇網誌,記錄各樣動静的變化,那麼我若想計算一下進度快慢,也可以那些原始數字作基礎;現在瀏覽數字上升 10 萬只在幾日之內,再要幾天一文或甚至一天幾文,不斷出帖,意義不大,不如暫緩。

假如現在情況一直維持,那應會在瀏覽數字去到 100 萬水平時,才再作記錄網誌了。

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600,000 誌!

幾天之內竟兩次貼出「10 萬誌」,真不知可寫些什麼了。只簡單更新「龍之天地」記錄如下:

───────────────

今天是新地盤開張後第 4,338 日。
至今共刊出了 4,284 篇文章。
共有 10 位追蹤者。
共有 610 則留言。
以 2025 年 9 月 16 日早上 8:30 數字計算,至今累積瀏覽數字是 608,137。

───────────────

───── 感謝各方訪客蒞臨!^_^ ─────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竟見新書店

像我這種自稱喜愛閱讀的人,看書雖不斷,但閱讀量及速度都已大不如前。

看書少了,買書更少,何況藏書。逛書店也少了。現今見書店,若只是搬到較細小地方,已經不錯,因為乾脆結束門市的例子絕對不罕見。所以當在元朗商場「Yoho」內見有新書店出現,更會是門市已較少見的「商務印書館」,感覺意外,實屬必然。

雖看來那店不會是很大,不過有總好過無。

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古怪透頂之飆升

本月至今,過了一半,「龍之天地」這地盤的瀏覽數字飆升得極之異常。之前有過一個月,月總瀏覽數字近 5,000,是歷來最高的記錄,但本月到現在,瀏覽數字已高過那「最高」達七八成了,驚人之至!

但我並未看到有哪篇網誌的訪客特多啊,那麼是什麼題目或內容或任何具體因素,吸引大批「新訪客」前來,及他們到來後看了些什麼?

莫非有種「電腦病毒」可以造成如此效果,我只是不慎「中招」了?怪之極矣!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老電郵

現在常用兩個免費電郵信箱 Gmail 及 Yahoo。在之前有過另一些其它户口,當中大部份連經營的公司都「俱往矣」;也有的公司尚在,但因我有機會不再採用該等公司的服務,所以有關的户口應該也不能久留。

所以近日極忙於把一些老電郵備份。

我向來頗勤於整理電郵信箱,所以現今仍留在舊郵箱中的電郵,都是經考慮過後打算留存的,雖然到了今時今日,部份已可狠心棄掉,但還是有許多想要留下來。有些故人離世已多年,相交時的溝通已忘記許多,直至這次大整頓,看回記錄,方才憶起有過那些事哩。

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500,000 誌!

再次因為不知名的原因,這兩天「龍之天地」的瀏覽數字又有一次飆升,所以這次的「整數誌」來得十分匆忙。謹作個簡單記錄如下:

───────────────

今天是新地盤開張後第 4,334 日。
至今共刊出了 4,279 篇文章。
共有 10 位追蹤者。
共有 610 則留言。
以 2025 年 9 月 12 日晚上 11:00 數字計算,至今累積瀏覽數字是 504,669。

───────────────

近兩次「10 萬誌」間,再創最短日子的記錄了。感謝各方訪客支持。

───── 祝各網友事事順利!^_^ ─────

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911 事件」當年

幸運地「911 事件」和我並無直接相關,但又間接有些原因,每年到了這天,感受特深。

當年是日,我到了保險公司見工,經過面試,未知結果,晚上回到元朗,在谷亭街的「國際餐廳」吃飯,那時坐在廂座中,一路進食著,抬起頭來便可看到電視機的螢光幕;事發該刻,口中含著食物,眼睛看住飛機撞在大樓上面,没有聽到電視的聲音。

那之後我獲保險公司聘請,再之後又在幾家金融機構工作過,由 2001 年至今,竟已 20 多年了啊!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飽滿之包

近日某天,在「麥當勞」見到鄰桌客人的「巨無霸」漢堡包,一時間以為看錯了,之後弄清楚,才知果然如此。但現今「麥當勞」的多款包類,不是已經常常扁塌了麼,為什麼這時看到的包子,外貌如此鼓漲漂亮?

昔日「麥當勞」的包點外貌都是這樣的,後來才有了採用英式鬆餅上下夾住饀料的款式;漸漸地,看到剛到手的包子表面已不再鼓起飽滿,整體看來縮水不少,也難勾起人的食欲。

也沒法子,廣告上的字眼,當然也有「圖片只供參考」的撇清啦,多年以來,已經接受這情況了,沒料竟會有逆轉的一日哩。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回收點

家中不定期會積聚到一些廢品,拿到「綠在區區」的回收站去,順便儲些積心。但在元朗區,這動作愈來愈不方便。

本來固定回收站已不多,近日教育路的門市結束後,元朗市中心便只剩一個,輔以一些每周運作一次的街頭收集點;此外再近些,也要去到天水圍區了。

廢品回收,我們居處都辦得不錯,特地費時花精神拿到「綠在區區」,無非是貪圖積分,若太不便,11更可能再難頻密支持。

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虎嘯龍吟

書本上形容動物聲音,有用「虎嘯龍吟」一語,但具體是怎樣發聲呢,還是不清楚。像我們說「犬吠」,狗聲是「汪汪」,而不是「吠吠」嘛嘛。

老虎還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叫聲如何可以查核,但龍的叫聲如何便無法得知了。

書上也會有寫到人嘯叫的,例如「神雕俠侶」內的楊過,也長嘯過,要把情節搬上螢幕時,始終要有真實聲音的,落在不同製作人的,手上,那嘯聲具體如何表達便很不同。

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呼嘯

颱風吹襲下,家居門窗自然都會緊閉。因有個露台,全玻璃的門是横趟的;無論結構如何緊密,門縫總不可能是絕對嚴密,而那道隙縫無論多小多窄,都不會阻擋得到風力的吹襲。

風吹過窄縫,會產生聲音,而且隙縫愈狹窄,聲音便愈尖利。在狂風暴雨之下,那種聲音,聽來令人驚心。

驚心動魄的聲音叫人恐懼,原因之一,或多或少,是怕玻璃門窗會被强風吹得碎裂;事實上呼嘯的聲音本身已很怕人,有點兒像野獸的叫聲,卻又不完全相同,陌生的感覺令人更加不安。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坐八望九?

預測新生的熱帶氣旋會在香港旁邊掠過,最接近之時,會在周日晚或周一早上。會掛什麼風球?親友說:「坐八望九。」

如此篤定?原來是個老把戲老笑話。事緣現在是月初,周日乃是七號,所以這天跟人「預測」說「明天必是八號」,誤導人想到是指「八號風球」,其實是指「九月八日」。

七之後便是八,八之後便是九,必然也,所以「預測」也定命中了,哈哈!

2025年9月5日 星期五

又不是蛇影

寫早兩天的網誌時,以為是自己杯弓蛇影,卻原來又一次犯錯。同樣的情況下,犯了同樣的錯誤。

之前「香港天文台」說將來犯的熱帶氣旋,並不是當時在遠方的那個,而是全新的、誕生時便已在警戒範圍之內的一個。出現之後,便吹近香港。

「天文台」軟件上清楚標示的只有在香港周邊「已存在」的熱帶氣旋,我可以理解,但一些「將出現」者,反正「警告也警告了」,不是可以用不那麼強烈、那麼清晰的標示,讓市民先有個概念,豈不更好?

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一小時生活圈

在香港,若以所謂「一小時生活圈」的概念來說,遠可及廣州;在未有「高鐵」之前,從香港邊界至廣州,火車車程便大約一小時。

對我來說,廣州不算是毗鄰之地,到那裡去,不是「旅遊」便是「公幹」,絕不算是「閒逛」。反而較近的深圳,有更大的機會因本來的生活範圍擴至而前往。近日某天,一天之內往返香港及深圳兩次,而且還是經不同口岸出入的。

多年前,由元朗出發,經上水到羅湖後,轉乘「地鐵」至抵達「深圳書城」時,才一個小時多些。現在多年過去了,交通工具和網絡已進步了不少,需時應更短吧。是否應計劃一次,去訪新開的那超巨型的深圳「書城」?

2025年9月3日 星期三

繞遠路

從九龍往內地,作了些資料搜集及分析後,決定用「繞遠路」的方式,先坐地下鐵路到港島,然後在頭站乘車直往尾站。

以官方程式提供的資訊來比較,我選用的方式會較多花幾分鐘,但只需換車一次,而且最長的一程必有座位,當然是我的首選了。

在日本推選漫畫中有過類似的點子,選擇較遠的路徑,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下,達到目的的效率和效益可能反而更高,所以人生在世,所有選擇,都宜審慎,直覺上以為最直接的選項,未必真是最佳哩。

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蛇影

常看「香港天文台」軟件上訊息,赫然看到一個眼熟的圖示出現,還以為香港又要打風了,結果是誤會了。

那個顯示,是對也是不對——確是有颱風出現了,也在警戒範圍內,不過一來現在距離香港尚遠,且預測走向也是會背向香港,簡單些說,將不會對香港產生威脅。

近兩三個月,香港受風襲頻仍,幾乎是一個接著一個輪流「登場」,市民出了「杯弓蛇影」的心理情況,並不稀奇啊。

2025年9月1日 星期一

歸家了?

昨天是「暑假的最後一天」,晚上到食肆吃飯,見處處人多;座位皆滿,門外尚有不少人在等位。

坐在食肆中,坐上菜也要久候,因為廚房還要應付很多外賣。不論是外賣平台的送餐小哥,還是打算自取外賣的顧客,都要等待良久,仍無結果。

我們等餐之時討論一下原因,都認為主要是因為學生要上學了,學生、家長、教師、校工以及相關行業的工作人員,之前可能遠遊在外的,現在都歸家了。所以市場好像一下子興旺了不少哩。

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暑假完結?

忽然又及時地,驚覺原來是日已是暑期的最後一天了!

一直以來的工作性質,都不怎囿於公眾假期與否,至於暑假、寒假什麼的,便更沒關係。

若家中有小朋友,因應他們的活動作息,對於哪天是星期幾、何時是暑假寒假之類,定會敏感得多,卻又沒有這方面的需要。

所以,到別人認為是「最後的一天」,我才首次想起暑假的存在。

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積積復積積

每天光顧不少商店,現在他們許多,都有了自己的「積分計劃」,客人幫趁後得了積分,累積起來,可換些優惠或抵消些支出。

有的用老方法,派張小紙卡,可蓋上印花;新派的有自己的專屬手機程度 Apps。

好像便利店就各樣商品都有不同計劃,客人怎記得了?不方便的話,給了錢不要積分,有了積分不去使用,便也罷了,煩心不到那麼多。

2025年8月29日 星期五

長風球

一個熱帶氣旋,連「風球」的名字都未有,誕生於香港警戒圈的邊緣處,之後雖距離香港更近些,不過方向又明顯它去,將會離香港愈來愈遠,即是對香港帶來壞影響機會甚低,但機制之下,本地還是掛上了「一號風球」。

而且這個「一號風球」,維時也不算短。

近一兩天,生活如常,完全感覺不到熱帶氣旋的存在,但偏偏進出大型商場之類建築時,都會看到張貼著的風球通告,先是一愕,再是恍然,之後又在想「原來還未落風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