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忙筆錄文字的「港漫回憶錄」一書,進入最後的直路衝刺階段了。
算起來,製作限期只餘不足一個月,尚有不少工作未完成。尤其是附錄的部分,新意念陸續出現,當中又涉及資料搜集,所以要廣找朋友,提供協助。
這本口述歷史書,內容結構雖已大定,不過還是稍後再確定一點時,才再在此公佈吧。以下封面,亦只是暫時設計,最後定稿可能會有所不同的。不過個人感覺,認為由Cuson Lo繪畫的這個封面,蠻搶眼和吸引的啊!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舖位音樂椅
心理上早已準備了有如此一天了,終於從同行分享的資訊中,得知元朗教育路的「福福拉麵」舖位簽了一條新的租約,也即是說,「福福」果然要結業了。
現在的「福福」,也早已不是最初認識的「福福」了,第一代的「福福」有的肥牛鍋烏冬、醬油燒日式年糕及燒飯團等,在頂讓後,都沒有了。第二代的「福福」本是接受不到的,漸漸變得可以接受了,又到分別時。
據報該店將會營業至本月底,暫無遷址繼續經營的計劃。
教育路的舖位,近年大玩「音樂椅」。除了「福福」結業後,不遠處的「椰林閣」將會搬至又新街,而「椰林閣」的舖位,應是由「惠康超級市場」租用了;頭中段的「肥仔腸粉」不見了,連對面角位的地產代理行家及洋酒商店,也會被銀行取而代之;「海皇粥店」被「莎莎化妝品」逼至「千色廣場」,轉而把「寶島宴客」逼遷至合益路一帶。
本來幫趁開的店子,有得幫趁時,便要及時了,昔日的味道,可能一去不復返。
現在的「福福」,也早已不是最初認識的「福福」了,第一代的「福福」有的肥牛鍋烏冬、醬油燒日式年糕及燒飯團等,在頂讓後,都沒有了。第二代的「福福」本是接受不到的,漸漸變得可以接受了,又到分別時。
據報該店將會營業至本月底,暫無遷址繼續經營的計劃。
教育路的舖位,近年大玩「音樂椅」。除了「福福」結業後,不遠處的「椰林閣」將會搬至又新街,而「椰林閣」的舖位,應是由「惠康超級市場」租用了;頭中段的「肥仔腸粉」不見了,連對面角位的地產代理行家及洋酒商店,也會被銀行取而代之;「海皇粥店」被「莎莎化妝品」逼至「千色廣場」,轉而把「寶島宴客」逼遷至合益路一帶。
本來幫趁開的店子,有得幫趁時,便要及時了,昔日的味道,可能一去不復返。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小器?
有人說,不要在小孩子面前讚他,怕天妬。這種概念,信或不信,視乎個人。不過「香港是塊福地」的說話,倒覺得真不要說得太多太響。
看到別國遭遇天災,自己心中慶幸即可,親口說自己如何好運,就算是亳無幸災樂禍的意思,聽在別人耳中,感覺卻未必是那一回事。而且現在除了地震、水淹等「天災」外,更有斬人、爆炸的「人災」,類似的自感僥倖說話,更應噤聲。
設身處地,假設自己是國家某方面的敵人,打擊對頭的更有效方法,難道不是針對「最不可能的地方」施襲?這樣造成的心理震盪,必會比高危地方要大。
別要口舌招尤才好。
看到別國遭遇天災,自己心中慶幸即可,親口說自己如何好運,就算是亳無幸災樂禍的意思,聽在別人耳中,感覺卻未必是那一回事。而且現在除了地震、水淹等「天災」外,更有斬人、爆炸的「人災」,類似的自感僥倖說話,更應噤聲。
設身處地,假設自己是國家某方面的敵人,打擊對頭的更有效方法,難道不是針對「最不可能的地方」施襲?這樣造成的心理震盪,必會比高危地方要大。
別要口舌招尤才好。
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孤島
外甥女也有使用Facebook,但又問我關於寫Blog的事情。她之前也寫過一陣子Yahoo Blog的,想不到她居然會反大潮流而行,重新考慮寫Blog。
我推薦的仍是Blogspot,但不忘加上一句:「不過那地方真的像個孤島。」
我推薦的仍是Blogspot,但不忘加上一句:「不過那地方真的像個孤島。」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怪天氣
根據天氣預告,一整個星期都會是下雨天。但又不是由早下雨到晚的那一種,溫度及降雨量,不穩定得很。
真是古裡古怪的天氣。
這天早上跑了兩處地方時,天氣十分炎熱,陽光普照,一路上不停冒汗,相當狼狽;下午會客前,天空卻轉暗,會客完後便下起雨來,而且迅速加劇。在的士之上,聽到收音機中廣播說「黃色暴雨警告」已生效,但從傾盤的雨勢和雨中的能見度來感覺,曾以為已是「黑雨」程度了;下車之後,回到寫字樓那不算太長的路途,褲管都半濕了,比早上更加狼狽。
晚上,晴後又雨,在房間中聽到一陣異常聲音,抬頭看到數十隻大水蟻正圍繞著光管飛來飛去。真是令人心裡發毛。
我知道這種昆蟲的趨光性,便把房外的光管開了,再把房間中的光管關掉;然後把再接近騎樓門的光管亮著,再關掉之前的那枝;動作重複幾次,最後把它們引到騎樓外,再把門關嚴了,不讓它們折回頭,才吁了一口氣。
我知道這種昆蟲的趨光性,便把房外的光管開了,再把房間中的光管關掉;然後把再接近騎樓門的光管亮著,再關掉之前的那枝;動作重複幾次,最後把它們引到騎樓外,再把門關嚴了,不讓它們折回頭,才吁了一口氣。
真是古裡古怪的天氣。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街頭海報
有兩件事,從小到大都看到警告字眼,但很懷疑歷年來都沒有犯法的人被判刑過的,其一是在十字路口交界處的黃格上停留造成擠塞之車輛,其二是亂貼街招。「不准張貼街招,違者送官究治」,從來有否實行過?
另一謎團是依舊十分橫行的「海報黨」,專門選擇銀行關門後把店子的外牆貼滿了,貼者一定不會那麼有交帶自行把海報清除的,那每天銀行開門營業前,又是誰負責撕走海報的動作?
從前貼海報一門工作有個慣例,因怕海報被有關粉絲撕下作收藏,影響宣傳效果,總會在海報上弄個小洞;而且還一定是在所有同款海報的同一位置下手,怕粉絲撕下兩張小洞位置不同的海報拼合起來,以求獲得一張完整的版本。
現在看鬧市街頭,這種海報依舊,小洞不再,是否反映了市場已經沒有像從前狂熱的粉絲呢?
另一謎團是依舊十分橫行的「海報黨」,專門選擇銀行關門後把店子的外牆貼滿了,貼者一定不會那麼有交帶自行把海報清除的,那每天銀行開門營業前,又是誰負責撕走海報的動作?
從前貼海報一門工作有個慣例,因怕海報被有關粉絲撕下作收藏,影響宣傳效果,總會在海報上弄個小洞;而且還一定是在所有同款海報的同一位置下手,怕粉絲撕下兩張小洞位置不同的海報拼合起來,以求獲得一張完整的版本。
現在看鬧市街頭,這種海報依舊,小洞不再,是否反映了市場已經沒有像從前狂熱的粉絲呢?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得意妹」
有一陣子,在互聯網上看到不同的關於王司馬的文章,不知是否適逢他的什麼紀念日子。從一份資料中,才得知原來當年有個廣告中的「得意妹」造型,似乎便是出自王司馬之手。
同年代成長的朋友,可能還記得有一首調寄「天烏烏」的「得意麵」廣告歌。這歌我只記得個大概,根據網上,歌詞約略如下:
得意妹 開麵檔
細佬阿婆大嬸都來食
滋味好 滋味多
人人食得笑呵呵
得意得意再來一個
這款方便麵停產已久,但名字實在太易記憶,直至許多年之後,「味千拉麵」也推出同類食品,母親因為上面有「味千」那女娃標記,也以「得意妹」稱之,而我聽到時也立即知道她指的是什麼。
有朋友像我一樣,嘗試在互聯網上尋找「得意麵」包裝的舊相片,及它的廣告歌,但找不著,而可以輕易找到的卻是當年著名童星蔡麗貞所講的「單眼妹開麵檔」。
將錯就錯,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首舊歌吧。這首歌的歌詞,道出當時低下階層努力謀生的遭遇,今天聽來,趣味勵志共鳴,兼而有之。說起來,我家裡曾經也有過蔡麗貞這卡式帶哩。
歌名:單眼妹開麵檔
歌手:蔡麗貞
※單眼妹 開麵檔 晚間擺在戲院側邊橫巷
到夜晚 散場後 夜夜有嗰尐一pair pair
佢地猛食非常咁旺
單眼妹我真勤力 有好多客人食過都再來食
百物貴 艱難極 樣樣貨品都加雙開
市面最近艱難到極
更慘遭風雨 檔口即刻休息
日日咁搶劫多款式 晚上街頭又淡又靜寂
混亂極※
重唱※
更慘遭風雨 檔口即刻休息
日日咁搶劫多款式 晚上街頭又淡又靜寂
混亂極
做乜咁多搶劫 為生活所威逼
米缸敲得響 為生活應該倚賴勞力
賣麵檔好過去返工廠 好過返工廠 好過返工廠 好過返工廠
努力辛勞未易換飯食
實未易 換飯食
真可惜
同年代成長的朋友,可能還記得有一首調寄「天烏烏」的「得意麵」廣告歌。這歌我只記得個大概,根據網上,歌詞約略如下:
得意妹 開麵檔
細佬阿婆大嬸都來食
滋味好 滋味多
人人食得笑呵呵
得意得意再來一個
這款方便麵停產已久,但名字實在太易記憶,直至許多年之後,「味千拉麵」也推出同類食品,母親因為上面有「味千」那女娃標記,也以「得意妹」稱之,而我聽到時也立即知道她指的是什麼。
有朋友像我一樣,嘗試在互聯網上尋找「得意麵」包裝的舊相片,及它的廣告歌,但找不著,而可以輕易找到的卻是當年著名童星蔡麗貞所講的「單眼妹開麵檔」。
將錯就錯,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首舊歌吧。這首歌的歌詞,道出當時低下階層努力謀生的遭遇,今天聽來,趣味勵志共鳴,兼而有之。說起來,我家裡曾經也有過蔡麗貞這卡式帶哩。
歌名:單眼妹開麵檔
歌手:蔡麗貞
※單眼妹 開麵檔 晚間擺在戲院側邊橫巷
到夜晚 散場後 夜夜有嗰尐一pair pair
佢地猛食非常咁旺
單眼妹我真勤力 有好多客人食過都再來食
百物貴 艱難極 樣樣貨品都加雙開
市面最近艱難到極
更慘遭風雨 檔口即刻休息
日日咁搶劫多款式 晚上街頭又淡又靜寂
混亂極※
重唱※
更慘遭風雨 檔口即刻休息
日日咁搶劫多款式 晚上街頭又淡又靜寂
混亂極
做乜咁多搶劫 為生活所威逼
米缸敲得響 為生活應該倚賴勞力
賣麵檔好過去返工廠 好過返工廠 好過返工廠 好過返工廠
努力辛勞未易換飯食
實未易 換飯食
真可惜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東方真龍」之秘
黃玉郎的經典作品「龍虎門」,在原有的「新著」之上,推出過許多「前傳」;現在又有一本「外傳」,叫「東方真龍」。
東方真龍這角色,是「舊著」後期中眾人圍攻的Big Boss,之後畫面出現一團白光,各主角衝了進去,「龍虎門」的故事便「完結」了,其後出現的「新著龍虎門」是重新「由零開始」發展出來的情節。
這本「東方真龍」不理會「新著」的前因後果,重新接續「舊著」再寫下去,這想法不是不破格的。但,身為讀者,我關心的是故事本身是否好看。
這兩天看到互聯網上,好一些我認識的港漫愛好者都對這書大力叫好,很叫我疑惑。會否我買的平價版本,跟他們買的高價版本,內容其實並不一樣的?還是我對漫畫的品評力低劣至不堪而不自知?
又還是,因為我認識行內的現存從事員並不夠多所致?
東方真龍這角色,是「舊著」後期中眾人圍攻的Big Boss,之後畫面出現一團白光,各主角衝了進去,「龍虎門」的故事便「完結」了,其後出現的「新著龍虎門」是重新「由零開始」發展出來的情節。
這本「東方真龍」不理會「新著」的前因後果,重新接續「舊著」再寫下去,這想法不是不破格的。但,身為讀者,我關心的是故事本身是否好看。
這兩天看到互聯網上,好一些我認識的港漫愛好者都對這書大力叫好,很叫我疑惑。會否我買的平價版本,跟他們買的高價版本,內容其實並不一樣的?還是我對漫畫的品評力低劣至不堪而不自知?
又還是,因為我認識行內的現存從事員並不夠多所致?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老調重彈「大軍閥」
鄭健和的新書「大軍閥」創刊號出版了。可能是因為對和仔的實力已有信心及預期,所以這本新書的第一期,並沒有像「殺道行者」及「封神紀」兩書初出時,挾帶那麼大的驚喜。但對這書,我仍是很有期待的。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必定會看錯?
每當有人以「我有一個很好笑的笑話」開始跟我說話,不知是否因為已作好心理準備,令到本來應該很有趣的笑話效果打了折扣,抑或是那笑話本來便不夠水準,總之遇上這樣的情況,至今都好像沒真的聽到一個「很好笑的笑話」。
當有Blog友分享了一條名為「35幅你第一眼必定會看錯的照片」為題的連結時 ( 後來又見到有人在其上加多3幅照片的「38幅」版本 ) ,我也沒有很大的期望。結果,雖不是「必定看錯」( 有一些還是要特地花時間去尋找古怪的地方,才恍然大悟 ) ,但的確當中很多都讓人「中伏」了。
全部這些照片都是不含情色元素的,但不少偏偏有「疑是情色」的地方,不喜者便不要看了。
當有Blog友分享了一條名為「35幅你第一眼必定會看錯的照片」為題的連結時 ( 後來又見到有人在其上加多3幅照片的「38幅」版本 ) ,我也沒有很大的期望。結果,雖不是「必定看錯」( 有一些還是要特地花時間去尋找古怪的地方,才恍然大悟 ) ,但的確當中很多都讓人「中伏」了。
全部這些照片都是不含情色元素的,但不少偏偏有「疑是情色」的地方,不喜者便不要看了。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幼稚卡通片
有個一般說法:「卡通片是製作給小朋友看的」,這話並不完全真確,但亦說明了個大概。給小朋友看的東西,可能大家都認同,需要簡單一點,但「簡單」與「幼稚」又是否相同呢?
最近幾個假期,有機會看到了一些現在電視台播放的卡通片,內容薄弱得出奇,有些片集,幾個角色嘻嘻哈哈的拉扯一陣,便完結了,幾乎沒有劇情可言。我們少時看的卡通片不是這樣的,即使是「叮噹」( 現在的「哆拉A夢」),每一集的內容都很豐富充實,而且亦會有不同起承轉合的變化,劇情中亦會有寫到成年人的煩惱和問題,並不會為了想遷就小孩子的思維,而把內容幼稚化,但我們觀看時,也不會看不明白。
而且從前的卡通片,也會有受傷流血的場面,也會有生離死別的劇情,如「星仔走天涯」及「義犬報恩」等劇,都可以叫人掉眼淚;這些叫人傷感但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東西,在現今淨化了的卡通片中,完全消失了。
現在的「兒童雜誌」也是一樣情況,三幾版的頁面,幾十格的篇幅,可能只是寫兩個朋友因為一些小誤會而絕交,後來又和好如初,便結局收場,蒼白得很。回想昔日的「兒童樂園」,內容簡單淺白,但絕不幼稚,即使大人閱讀,也會覺趣味盎然。這便是差別。
與其讓小朋友只看「迪士尼」和宮崎駿那些畫面淨化了的卡通,不如買回從前那些經典日本卡通給他們看吧。
最近幾個假期,有機會看到了一些現在電視台播放的卡通片,內容薄弱得出奇,有些片集,幾個角色嘻嘻哈哈的拉扯一陣,便完結了,幾乎沒有劇情可言。我們少時看的卡通片不是這樣的,即使是「叮噹」( 現在的「哆拉A夢」),每一集的內容都很豐富充實,而且亦會有不同起承轉合的變化,劇情中亦會有寫到成年人的煩惱和問題,並不會為了想遷就小孩子的思維,而把內容幼稚化,但我們觀看時,也不會看不明白。
而且從前的卡通片,也會有受傷流血的場面,也會有生離死別的劇情,如「星仔走天涯」及「義犬報恩」等劇,都可以叫人掉眼淚;這些叫人傷感但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東西,在現今淨化了的卡通片中,完全消失了。
現在的「兒童雜誌」也是一樣情況,三幾版的頁面,幾十格的篇幅,可能只是寫兩個朋友因為一些小誤會而絕交,後來又和好如初,便結局收場,蒼白得很。回想昔日的「兒童樂園」,內容簡單淺白,但絕不幼稚,即使大人閱讀,也會覺趣味盎然。這便是差別。
與其讓小朋友只看「迪士尼」和宮崎駿那些畫面淨化了的卡通,不如買回從前那些經典日本卡通給他們看吧。
位置:
香港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謝志榮正面文
長時間工作後,在謝志榮君的Facebook戶口,看到以下文字。
路愈不平,愈要踏平,
路愈淺窄,眼光愈遠,
志比天高,不怕地厚,
心在自然,未懼污染.
榮.寫於早上六時四十五分----靈動時
知道謝志榮其人,是因為他是資深漫畫人,後來有機會與他相識,他給我的印象,與之前得到的十分不同。今天借他的正面文章一用,明天,再略談與他的相交。
路愈不平,愈要踏平,
路愈淺窄,眼光愈遠,
志比天高,不怕地厚,
心在自然,未懼污染.
榮.寫於早上六時四十五分----靈動時
知道謝志榮其人,是因為他是資深漫畫人,後來有機會與他相識,他給我的印象,與之前得到的十分不同。今天借他的正面文章一用,明天,再略談與他的相交。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練門
看武俠小說,說內功多麼利害者,總有一處修練不到的「練門」,例如「射雕英雄傳」中,「銅屍」陳玄風的練門便是在肚臍。
科技發達,流動電子器材普及,它們的練門,便是「電力供應」。外型如何美觀,功能如何強大,沒有電力,便即是死屍一條。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殘障廣告
近期有兩個廣告,都頗精彩。一個是鐘表廣告,一男一女海邊漫步談話,銷售溫馨;另一個是體育用品廣告,球星雲集,又有大量特效,熱鬧精彩。
兩個廣告同樣都是長短版本,不約而同的,短版本者都不及長版本的好看──甚至應該說,短版本的剪裁後不大能讓人看得出廣告的全部意思。
尤其是那體育用品廣告,沒有完整結尾的版本,根本不能讓人明白為何它在傳達著「Risk Everything」的訊息。
類似的情況,拍了一個長版本、令人深刻的廣告,然後再剪裁成30秒版本作長期播放,近年時有所見,但剪裁後短版本可以同樣精彩的,絕無僅有。
短篇小說、微電影、微廣告,都是一樣,不論多麼短小,結構上都是完整的,跟從整體中切出一小塊來,絕不等同。
兩個廣告同樣都是長短版本,不約而同的,短版本者都不及長版本的好看──甚至應該說,短版本的剪裁後不大能讓人看得出廣告的全部意思。
尤其是那體育用品廣告,沒有完整結尾的版本,根本不能讓人明白為何它在傳達著「Risk Everything」的訊息。
類似的情況,拍了一個長版本、令人深刻的廣告,然後再剪裁成30秒版本作長期播放,近年時有所見,但剪裁後短版本可以同樣精彩的,絕無僅有。
短篇小說、微電影、微廣告,都是一樣,不論多麼短小,結構上都是完整的,跟從整體中切出一小塊來,絕不等同。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爆漫」真人電影影化
長時間工作之後,看到Facebook上一張相片,立覺眼前一亮。
日本漫畫家的造型設定十分利害,二人雖然和故事中主角樣貌不太相像,單憑衣飾,已可辨別出他們扮演的就是「爆漫」中兩位主角了。
或者藍衣的真城最高,從相片中看到的神態,也還有些像原著中描寫的,但紅衣的高木秋人嘛,真的叫人擔心了。
不知這真人版的「爆漫」,是否也會在香港電視台播出?
日本漫畫家的造型設定十分利害,二人雖然和故事中主角樣貌不太相像,單憑衣飾,已可辨別出他們扮演的就是「爆漫」中兩位主角了。
或者藍衣的真城最高,從相片中看到的神態,也還有些像原著中描寫的,但紅衣的高木秋人嘛,真的叫人擔心了。
不知這真人版的「爆漫」,是否也會在香港電視台播出?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五慳」
是日「佛誕」公眾假期。早陣子聽「香港電台」的「講東講西」節目重溫,談及佛法中的「五慳」,甚覺新鮮,正好可以分享。
「五慳」的幾種心念分別是:
「住處慳」──在所屬的地方,希望能獨佔全部,不喜歡的人排斥在外。
「利養慳」──喜歡的東西,不願與人分享,不希望利益均分,意欲獨得。
「稱讚慳」──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比別人好,希望大家只稱讚自己,不願見別人受讚歎。
「財帛慳」──自己不布施,看到別人布施,還會發脾氣。
「佛法慳」──好的道理、佛法,只希望自己聽聞,秘而不宣。
──「慳」字在這裡,大致上常是作「吝嗇」解。
環顧香港市民的所言所行所論所想,對照這「五慳」,深深感慨。
「五慳」的幾種心念分別是:
「住處慳」──在所屬的地方,希望能獨佔全部,不喜歡的人排斥在外。
「利養慳」──喜歡的東西,不願與人分享,不希望利益均分,意欲獨得。
「稱讚慳」──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比別人好,希望大家只稱讚自己,不願見別人受讚歎。
「財帛慳」──自己不布施,看到別人布施,還會發脾氣。
「佛法慳」──好的道理、佛法,只希望自己聽聞,秘而不宣。
──「慳」字在這裡,大致上常是作「吝嗇」解。
環顧香港市民的所言所行所論所想,對照這「五慳」,深深感慨。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亦舒不是說政治
「立法會」又就「剪布」事宜,起了一番爭論。剛好在「天地圖書」早前出版的亦舒散文集「無暇失戀」中,看到兩行內文,彷如遇上知音般。
這書分類是「散文精選」,即是內容都是舊稿,經過出版社選粹,與接近題材的其它文章,再次結集成書。我看的那篇文章,題目叫「我來做」;亦舒絕對不是在說政治,她所談的是女權分子。
那兩句說話是:
不停在小題目裡與小男人斤斤計較。
局外人覺得十分勞累。
真的,看著不停的斤斤計較,感覺很勞累。
完了。
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不定期刊
現在的香港本地漫畫,多了採用新裝,以雙周刊方式推出。購買周刊,會把「購買漫畫」這動作與「星期X」掛勾,容易按習慣行事;遇上雙周刊,因為兩個動作並不永遠掛勾,腦海中便沒養成習慣,常常是在報攤看到新書出現了,才驚覺:「原來新的一期今天出版!」
猶幸現在在香港,要購買出版了三幾天的漫畫並不困難。
回想在十分年少的時候,港漫出版是不定期的,同一漫畫又不是每個報攤有售,亦缺少可以補購舊書的地方,若漏買了某期漫畫,想要買回,絕不容易。
日本漫畫出版頻率更低,新的一期推出時,與上一期推出時間通常相距甚遠,所以看到報攤上有「新書」之時,購買了,才發覺原來是重買了上一期,只不過時間太久,忘記了之前已見過那個封面,以為是新出版的。
當不定期刊,遇上封面刻意採用統一格式,每期只有少許地方不同的設定,便很糟糕,「重買事件」,不時出現,而且,永遠不敢說以後不會再發生。
猶幸現在在香港,要購買出版了三幾天的漫畫並不困難。
當不定期刊,遇上封面刻意採用統一格式,每期只有少許地方不同的設定,便很糟糕,「重買事件」,不時出現,而且,永遠不敢說以後不會再發生。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2014年5月1日 星期四
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忽然罷工
倫敦地鐵工人罷工,市民大為不便,當然怨聲四起。香港也會有遊行、示威、罷工、靜坐,但沒有外國般突然,大家容易有所準備。
但又能如何準備呢?長途的交通,不是隨便找哪種替代工具便可以應付的。難道在香港沒有鐵路的話,我便踏單車從元朗到油尖旺區上班?
但若不另找方法也是不成的。假如說因為鐵路工入罷工,公司休息一天,以方便員工;罷工如果持續進行,難道公司也一樣長期停工,與罷工者共存亡?
聽聞外國罷工,除了突發,規模也大,工會旗下,全民動作,社會必然感覺到不便的壓力。香港的罷工,事前及早知會,規模又會控制得,把對社會造成的不便減至最低,做事始終留有餘地,真是文化大不同。
但當然,像外國的工會勢力之下,製造出的極大不便,是較容易榨取到他們所要目的者。
但又能如何準備呢?長途的交通,不是隨便找哪種替代工具便可以應付的。難道在香港沒有鐵路的話,我便踏單車從元朗到油尖旺區上班?
但若不另找方法也是不成的。假如說因為鐵路工入罷工,公司休息一天,以方便員工;罷工如果持續進行,難道公司也一樣長期停工,與罷工者共存亡?
聽聞外國罷工,除了突發,規模也大,工會旗下,全民動作,社會必然感覺到不便的壓力。香港的罷工,事前及早知會,規模又會控制得,把對社會造成的不便減至最低,做事始終留有餘地,真是文化大不同。
但當然,像外國的工會勢力之下,製造出的極大不便,是較容易榨取到他們所要目的者。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神秘字幕
用電腦工作時,隨手在YouTube找了段舊的「左麟右李」演唱會,一面聽著。有時歌詞聽不清楚,又想知道內容是什麼,便在設定處開啟了「字幕」的功能,但發現那些字幕,錯別字真不少。
YouTube短片,是任人自行上載的,那些歌詞字幕,又從何而來?兩個多小時的節目,上載者總不會那麼好心機,替歌手一一把文字配上吧?又或者他們抄錄那些視訊時,會連字幕記錄也自動抄了去?又,莫非,竟然是YouTube以電腦系統自動翻譯的?
可能已經猜對了,但即使如此,我也並不知道。
YouTube短片,是任人自行上載的,那些歌詞字幕,又從何而來?兩個多小時的節目,上載者總不會那麼好心機,替歌手一一把文字配上吧?又或者他們抄錄那些視訊時,會連字幕記錄也自動抄了去?又,莫非,竟然是YouTube以電腦系統自動翻譯的?
可能已經猜對了,但即使如此,我也並不知道。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會走路的桌子
這張「Walking Table」即時令我想起傳說中諸葛亮夫婦所發明的運輸工具「木牛流馬」!
不少中國人意圖重造「木牛流馬」;外國朋友應該沒有「重造」之心,但在「方便移動」、「方便運輸」的最原始需求基礎上,由零開始設想,有時不約而同地,也會產生和古人一樣的意念。
不少中國人意圖重造「木牛流馬」;外國朋友應該沒有「重造」之心,但在「方便移動」、「方便運輸」的最原始需求基礎上,由零開始設想,有時不約而同地,也會產生和古人一樣的意念。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元朗住宅供應
報章新聞,標題是「元朗未來10年16萬單位供應」。同事談起意見,我說數字應該不止這數,因為看來統計只是計算大型發展商的大型項目,以及政府的住屋計劃;但元朗還有為數不少的丁屋會陸續落成,一幢三層,這些供應,沒有具規模的統計,並不在那「16萬」之內。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街頭藝術噴漆畫
不多久之前,在Facebook上看過一條短片,有嘆為觀止的感覺;後來朋友到紐約旅遊,也分享了相同的街頭藝術──噴漆畫。
現在隨手在YouTube上以「Spray Paint」作關鍵字搜尋得來的許多短片中,抽出以下一段,並不是當日我所觀看的那條,不過也可看出繪畫者的利害了。
不同繪畫工具,各具優劣,當看到是採用噴漆之時,心中期待的也只是像牆上塗鴉般的風格,絕對沒有想過完成品的線條會那麼細緻的。
初時不知畫家要畫些什麼,只見他噴上一層顏色後,又噴上另一層顏色把原來的圖層遮蓋了,然後又在其上噴上其它的顏色,好像漫無目的亂來一氣,後來當幾個圓形掩蓋物移除時,恍然大悟到底是在畫什麼主題時,才大感震動。
在知道謎底後,再回想片段內容,反而感覺到畫家真是十分清楚自己要幹什麼的,過程之中,幾無多餘動作。
這簡直是成語「胸有成竹」的實例了。
現在隨手在YouTube上以「Spray Paint」作關鍵字搜尋得來的許多短片中,抽出以下一段,並不是當日我所觀看的那條,不過也可看出繪畫者的利害了。
不同繪畫工具,各具優劣,當看到是採用噴漆之時,心中期待的也只是像牆上塗鴉般的風格,絕對沒有想過完成品的線條會那麼細緻的。
初時不知畫家要畫些什麼,只見他噴上一層顏色後,又噴上另一層顏色把原來的圖層遮蓋了,然後又在其上噴上其它的顏色,好像漫無目的亂來一氣,後來當幾個圓形掩蓋物移除時,恍然大悟到底是在畫什麼主題時,才大感震動。
在知道謎底後,再回想片段內容,反而感覺到畫家真是十分清楚自己要幹什麼的,過程之中,幾無多餘動作。
這簡直是成語「胸有成竹」的實例了。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慢下來,趕上去
復活節,四天公眾假期,第一天也回辦公室去處理了些事情,之後趁著環境寧靜,設備齊全,就在公司趕稿。公眾假期時,別人都預期你手上的工作會暫緩,頓時全個世界的運作像慢了下來,正好盡力追趕上去,希望把積存著的工作清理掉。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2014。三月廿三
是日農曆三月廿三日,天后誕,元朗慣例有巡遊。
這個「節日」並不會是例行公眾假期,不過昔日當巡遊路線仍是沿著元朗大馬路 ( 青山公路元朗段 ) 進行時,因為我們就讀的學校就在路旁,備受聲音影響,所以也會放假,現在一切與之前都不同了。
不過巡遊進行時,路人不能橫過所涉及的道路,所以出入行程要特別安排,則是至今仍需要注意的地方。
父親一輩,比較熱心投入遊龍、舞獅的表演;我們一輩,堂弟也頗積極參與。我則從來沒怎參與過,近年,即使連觀看都沒有了。
這個「節日」並不會是例行公眾假期,不過昔日當巡遊路線仍是沿著元朗大馬路 ( 青山公路元朗段 ) 進行時,因為我們就讀的學校就在路旁,備受聲音影響,所以也會放假,現在一切與之前都不同了。
不過巡遊進行時,路人不能橫過所涉及的道路,所以出入行程要特別安排,則是至今仍需要注意的地方。
父親一輩,比較熱心投入遊龍、舞獅的表演;我們一輩,堂弟也頗積極參與。我則從來沒怎參與過,近年,即使連觀看都沒有了。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無名腫痛
【 本網誌內含描述或會引致讀者情緒不安,不喜者宜避之,煩請注意。 】
近日右手無名指一側有事,沒有傷痕,沒有紅腫,沒有瘀血,只是有點兒發硬,隱隱作痛;偶然碰撞到硬物上,更有冬天時遭到靜電的麻痺感覺。
本來也曾聯想起外甥女的經驗:趾甲修剪之時,邊緣位置處理不佳,甲邊橫生刺進皮肉內,久而發炎,要動小手術。不過把各指甲的邊位都「盡量」修好後,手指脹痛感覺仍無改善,故認為不關這原因,打算過兩天情況依舊的話,再作打算。
與女友談起,她仍認為這可能是原因,於是之後我進一步作出修剪,這次把指甲鉗刃口放到指甲之下後,將包圍指甲側邊的肌肉推開一點,刃鋒順勢向內邊再推進少許,打算再能剪到
多少是多少,忽然有一股小小的白色液流了出來。我極其量只能再剪掉零碎一角邊甲,之後再試擠一下,仍可見些微液體流出,但甚細小甚稀淡,而且很快便停下來了。
事後手指像沒那麼硬脹了,至今過了兩天,情況似已改善及大定。
是與外甥女遇上的同一問題,倒甲引致發炎?不清楚。謹此分享經驗。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2014年4月19日 星期六
書海連天
溫日良 ( 肥良 ) 主編的「新著中華英雄」第 2 期已出版了兩三天,仍然未買。
這故事只兩期完,雖然阮囊羞澀,35 元的定價還算承受到,既然第 1 期買了,也打算買全,不過雙周刊的出版頻率,真不如周刊般叫人容易產生習慣,每天忙啊忙的,根本都記不起原來已到了出版的那周。
支持「大渡」的書,更添一番難度:他們同時出版幾本作品,有些報攤,未安排回書,便兩期書放在一起,希望撈到一些補購創刊號的讀者,所以放眼望去,書海一片,新的在哪,未必顯眼;他們同時間又推出一本雜誌作宣傳,書名也差不多,封面又是那些漫畫的主角造型,於是搶佔眼球的書,數量更高;那雜誌還是封面、封底都設計成可以展示作招徠的,有些報攤不察,分成兩楝,陳列不同畫面,於是本已不少的書,便更多。
他們宣傳又太好,明明是新書,在上期的預告中,在雜誌的報導中,在網上的Facebook專頁中,封面都已令人看得爛熟了。結果是:到了報攤,看上去,書海連天,個個封面看起來都像有點印象的,所以新的一期出版了,在報攤原來已看到了,也不知道。
這故事只兩期完,雖然阮囊羞澀,35 元的定價還算承受到,既然第 1 期買了,也打算買全,不過雙周刊的出版頻率,真不如周刊般叫人容易產生習慣,每天忙啊忙的,根本都記不起原來已到了出版的那周。
支持「大渡」的書,更添一番難度:他們同時出版幾本作品,有些報攤,未安排回書,便兩期書放在一起,希望撈到一些補購創刊號的讀者,所以放眼望去,書海一片,新的在哪,未必顯眼;他們同時間又推出一本雜誌作宣傳,書名也差不多,封面又是那些漫畫的主角造型,於是搶佔眼球的書,數量更高;那雜誌還是封面、封底都設計成可以展示作招徠的,有些報攤不察,分成兩楝,陳列不同畫面,於是本已不少的書,便更多。
他們宣傳又太好,明明是新書,在上期的預告中,在雜誌的報導中,在網上的Facebook專頁中,封面都已令人看得爛熟了。結果是:到了報攤,看上去,書海連天,個個封面看起來都像有點印象的,所以新的一期出版了,在報攤原來已看到了,也不知道。
2014年4月18日 星期五
切番茄,斬洋蔥
喜歡看一些分享竅門的書及節目,例如看關於飲食的節目,若主持人會分享具體烹調心得的,會比純粹介紹食肆食物的有趣。
在Facebook上見人分享了以下短片,發覺辦法真是簡單,卻也真是有效。之後便尋到製作單位在YouTube的戶口,又看了些其它的短片。
如何在兩秒鐘內摺好襯衣,及切碎洋蔥而不澀眼的方法等,之前已聽聞過;有一段講段如何把家中雜物和廚房中的東西,弄成「蠟燭」以應急的,卻真是新鮮得很。
有趣。
在Facebook上見人分享了以下短片,發覺辦法真是簡單,卻也真是有效。之後便尋到製作單位在YouTube的戶口,又看了些其它的短片。
如何在兩秒鐘內摺好襯衣,及切碎洋蔥而不澀眼的方法等,之前已聽聞過;有一段講段如何把家中雜物和廚房中的東西,弄成「蠟燭」以應急的,卻真是新鮮得很。
有趣。
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正宗「開天窗」
我們日常語言中遺留下不少歷史痕跡,詞彙仍在使用著,但具體何所指,或實際情況如何,年輕的朋友卻未必十分了解。例如「開天窗」。
吳昊先生離去已有一段時間,他在Facebook的「老花鏡」專頁依然運作,珍貴材料很多,甚值得大家瀏覽。在他的專頁,有以下兩張相片。
這便是所謂「開天窗」以及「下刪若干字」等慣用語的由來了!
時為1940年,香港應未淪陷,但局勢緊張,在香港,「新聞自由」的程度很低,報紙出版之前,要先送到「新聞檢查處」讓新聞官過目。若新聞官認為內容可能傷及英國與別國的邦交,或影響社會人心,或是造謠,或是其它問題,便會告訴報館內容不能出街,而因時間往往太緊張,另寫文章替上已不可能,報館唯有把有問題的新聞整段抽走,出現「開天窗」的情況。
也有時,問題沒那麼大的,只要不把某些敏感字眼刊登出來便是了,報館於是照辦,而在被刪走的文字位置上,放一個空框以替代,便是像圖二般的情況了。
位置:
香港
2014年4月16日 星期三
尋書暫借問
十分感謝Blog友的幫忙,找到了許定銘的「愛書人手記」。是2008年香港「天地圖書」出版的。
少年之時,很偶然的機會,買了黃俊東的「獵書小記」,當年有一段時間,每天外出幾次散步時,帶同的都是該書,一看再看。那時當然不知道該本寫書評、書話的作品,後來會成為同類型書籍的一個經典,二手書價不菲。之後,市場上寫類似題材的文章也不少,卻沒有令我重拾那熱情,直至後知後覺地,這一兩年發現了許定銘的文章,以及那些文章的結集。
許定銘的7本書,只找到最近的3本,至於其餘的幾本,最早的「醉書閒話」是1990年出版的,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前的事,就算找到,也未必便宜,一切便隨緣吧。
黃俊東及許定銘所寫的,除了書本,也有不少論到昔日的期刊,讀了不少之後,興趣漸濃。早前協辦活動,要整理一份倪匡先生的小傳,當時許多原始資料,就是各地各人的回憶記錄之匯聚,若沒有他們那些點滴資訊,很多事情經過那麼多年,連當事人都已不復記得哩。
少年之時,很偶然的機會,買了黃俊東的「獵書小記」,當年有一段時間,每天外出幾次散步時,帶同的都是該書,一看再看。那時當然不知道該本寫書評、書話的作品,後來會成為同類型書籍的一個經典,二手書價不菲。之後,市場上寫類似題材的文章也不少,卻沒有令我重拾那熱情,直至後知後覺地,這一兩年發現了許定銘的文章,以及那些文章的結集。
許定銘的7本書,只找到最近的3本,至於其餘的幾本,最早的「醉書閒話」是1990年出版的,近四分之一個世紀前的事,就算找到,也未必便宜,一切便隨緣吧。
黃俊東及許定銘所寫的,除了書本,也有不少論到昔日的期刊,讀了不少之後,興趣漸濃。早前協辦活動,要整理一份倪匡先生的小傳,當時許多原始資料,就是各地各人的回憶記錄之匯聚,若沒有他們那些點滴資訊,很多事情經過那麼多年,連當事人都已不復記得哩。
2014年4月15日 星期二
個人意見節目
不時會到網上重溫「香港電台」的節目「講東講西」,聽著使用電腦工作,一面汲收資訊和知識。選擇之時,先看題目是否感興趣;同感興趣的題目,便挑主持,有較喜歡的主持者便優先選擇。
這節目的定位,以他們的宣傳口號來看,是「個人意見節目」。這定位真好!和「城市論壇」開宗明義必有「論」的元素不同,「講東講西」各主持、嘉賓、聽眾可以有不同的意見,偶有相同時便交流一下,不同時則各自表述,這個做法,行之已久,也是可以令人聽得舒服的一個主要原因。
刻意避開的主持,或是聲調刺耳,或是言談乏味,或是常喜爭拗,原因不一而足。反正可作「伴樂」的節目有那麼多,就算只是「講東講西」也會每周出現6個新的題目,不愁沒東西可聽,又何必辛苦耳朵,自討沒趣?
收聽近日某集時,那資淺的主持,與別的主持及聽眾爭辯、求勝的情況頻頻出現,一路聽著,叫人很不舒服。
2014年4月14日 星期一
港漫新衣
「大渡出版」一下子推出六本新漫畫,暫時推出創刊號的已有其半,都捧場了。
對於作品內容,當然有感想,不過根據書中專欄透露,似乎都說在打後的期數,劇情處理將會有所不同,如此一來,若只根據創刊號來下斷語,恐怕不太公平,所以決定先不討論它們的內容,就談包裝。
對於作品內容,當然有感想,不過根據書中專欄透露,似乎都說在打後的期數,劇情處理將會有所不同,如此一來,若只根據創刊號來下斷語,恐怕不太公平,所以決定先不討論它們的內容,就談包裝。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一圖勝千言
在互聯網上看到這一幅圖片。這是一張插圖,附上的文字中,對於不同設計的西裝,應如何扣鈕都有比較仔細的講解,但即使不去閱讀那些文字,我覺得都足夠清楚了。
我是一個喜歡使用文字的人,但在傳意上,在幫助記憶上,不得不承認,懂得借助圖表,往往可以事半而功倍。
我是一個喜歡使用文字的人,但在傳意上,在幫助記憶上,不得不承認,懂得借助圖表,往往可以事半而功倍。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從「天龍」想到「新龍」
每天不看書,感覺難過,但有時不便帶見實體書閱讀,所以也在隨身的平板電腦中,下載了些電子書。用此方法,又看完了一遍「柯賴二氏」的二十多個推理故事後,接著看的是金庸名著「天龍八部」。
這部小說,絕對是經典之作,但若把它搬到現在流行的網上討論區上連載,恐怕期間招惹的責罵也會不少。
──明明段譽是男主角,怎地寫啊寫的,又跑去寫喬峰 ( 蕭峰) ,讓段譽完全失蹤?寫喬峰 ( 蕭峰) 的故事剛寫得好看,怎麼又忽然轉而寫游坦之和虛竹這些閒人?到底誰才是主角?故事都沒有重心的,金庸寫得實在太爛!
──鳩摩智追蹤段譽到湖上,忽然便沒有了交代,無頭無尾的,這編劇未免太差勁!
──故事從一開始無量山的情節,已經舖排天山童姥這角色,怎麼出場沒多久,便已被人斬斷一條腿?實在太「虎頭蛇尾」!
諸如此類。
從前的小說和連環圖漫畫,多是先在報上連載,然後才結集成單行本的。連載之時作者或已有個寫作大綱,總不會已先有全盤內容的,所以創作之時,反而更能「活在當下」。作者把即時的情節寫至最吸引,最後,整體看來,作品便會十分精彩;反而若作者有了很想寫的情節,而心急起來,匆匆把之前的劇情帶過了,到了他想寫的高潮部分,效果卻未必佳。
回想昔日「新著龍虎門」這漫畫,製作人把持不住,受讀者意見的左右,人言人殊,「舊著」中幾千期的內容中許多經典角色都有支持者,他們日夕在問「某某怎不快點出場」,於是一些角色為出現而出現。從前強絕一時的,重寫時可能一期兩期書內已完蛋了,而這種寫法,令到該書也同樣完蛋。許多讀者自己曾親手/親口葬送了他們心愛的作品也不知道。
這部小說,絕對是經典之作,但若把它搬到現在流行的網上討論區上連載,恐怕期間招惹的責罵也會不少。
──明明段譽是男主角,怎地寫啊寫的,又跑去寫喬峰 ( 蕭峰) ,讓段譽完全失蹤?寫喬峰 ( 蕭峰) 的故事剛寫得好看,怎麼又忽然轉而寫游坦之和虛竹這些閒人?到底誰才是主角?故事都沒有重心的,金庸寫得實在太爛!
──鳩摩智追蹤段譽到湖上,忽然便沒有了交代,無頭無尾的,這編劇未免太差勁!
──故事從一開始無量山的情節,已經舖排天山童姥這角色,怎麼出場沒多久,便已被人斬斷一條腿?實在太「虎頭蛇尾」!
諸如此類。
從前的小說和連環圖漫畫,多是先在報上連載,然後才結集成單行本的。連載之時作者或已有個寫作大綱,總不會已先有全盤內容的,所以創作之時,反而更能「活在當下」。作者把即時的情節寫至最吸引,最後,整體看來,作品便會十分精彩;反而若作者有了很想寫的情節,而心急起來,匆匆把之前的劇情帶過了,到了他想寫的高潮部分,效果卻未必佳。
回想昔日「新著龍虎門」這漫畫,製作人把持不住,受讀者意見的左右,人言人殊,「舊著」中幾千期的內容中許多經典角色都有支持者,他們日夕在問「某某怎不快點出場」,於是一些角色為出現而出現。從前強絕一時的,重寫時可能一期兩期書內已完蛋了,而這種寫法,令到該書也同樣完蛋。許多讀者自己曾親手/親口葬送了他們心愛的作品也不知道。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試業
從前商舖開張之初,有所謂「試業」,我覺得其實都只是謙稱。舖位也租了,牌照也拿了,裝修也做了,員工也請了,貨物也備了,要付的錢都已支付,還怎算得上一個「試」字?但近一兩年所見的情況,新商舖說「試業」,可能真只是在「試」,開門營業沒三幾天,已經關了門的例子都見過不少;當中有些不多久已換上別的租客,然後同樣的「試業」故事,再次上演。
創立一門生意,總會預算了有一段「回本期」吧?本來的想法行不通,也會掙扎一下,試試其它方向會否可行吧?連一個月也捱不到便關門大吉,投資者的思維,太也奇怪。
創立一門生意,總會預算了有一段「回本期」吧?本來的想法行不通,也會掙扎一下,試試其它方向會否可行吧?連一個月也捱不到便關門大吉,投資者的思維,太也奇怪。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亂噏24」
因喜歡看倪匡的小說,故他有份出現幕前的電視節目,通常都會收看。但由「蘋果日報」製作的「亂噏24」我卻沒有追捧。
開始的時候,看過少許第一集。──不錯,連第一集都沒看完。因實在太散亂了,一集節目分成許多段落,內容零零碎碎的聽了不一會,又要再開啟之後的那節,操作煩人,聽起來也煩人。
近日在YouTube看了杜汶澤和彭浩翔當嘉賓的那集,偏偏是沒有倪匡參與的。官方貼到網上去的內容,仍是分開段落的,我聽了一節,發現原來還有,再聽下去,又發現還有,漸漸也不知道到底已聽全了那集沒有。
不知各位網友有否捧場這節目?
開始的時候,看過少許第一集。──不錯,連第一集都沒看完。因實在太散亂了,一集節目分成許多段落,內容零零碎碎的聽了不一會,又要再開啟之後的那節,操作煩人,聽起來也煩人。
近日在YouTube看了杜汶澤和彭浩翔當嘉賓的那集,偏偏是沒有倪匡參與的。官方貼到網上去的內容,仍是分開段落的,我聽了一節,發現原來還有,再聽下去,又發現還有,漸漸也不知道到底已聽全了那集沒有。
不知各位網友有否捧場這節目?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蝦
外出旅遊,特地到某景點去,或特地嘗試某樣名產,之後感到失望,實在太糟糕。所以設身處地,在香港,於食肆進餐之時,時常心存惶恐,覺得不少遊客會覺得香港的食物言過其實,尤其是香港還擔著個「美食天堂」的名頭。
因為一個「蝦」字。
除非是十分標榜海鮮水準的食肆,以及十分標榜蝦肉的食品如蝦餃等,否則在食品中遇上的蝦肉,大都是不敢恭維的,被處理得呈透明,沒彈性,沒鮮味。
進餐之時,我差不多每次都心想:「不是非有蝦肉不可的話,不如大家索性菜色中不加蝦肉算了;非有蝦肉不可的菜色,用的蝦像樣一點,寧可賣貴些。」
唉!
因為一個「蝦」字。
除非是十分標榜海鮮水準的食肆,以及十分標榜蝦肉的食品如蝦餃等,否則在食品中遇上的蝦肉,大都是不敢恭維的,被處理得呈透明,沒彈性,沒鮮味。
進餐之時,我差不多每次都心想:「不是非有蝦肉不可的話,不如大家索性菜色中不加蝦肉算了;非有蝦肉不可的菜色,用的蝦像樣一點,寧可賣貴些。」
唉!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廣東話?
這應是「驚爆危機」的片段?故事中出現香港的隧道,除此之外,其餘的我不大覺得有香港風景的影子。故事中又有人說「廣東話」,聽完之後,我便懷疑自己是不懂得聽廣東話的。哈哈!
補充:這短片前後半內容是一樣的,一半有聲,一半無聲。
補充:這短片前後半內容是一樣的,一半有聲,一半無聲。
訂閱:
意見 (Atom)